教学后记:
《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第二部分写了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感想部分实际上就说明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么简单的文章,学生自己读一读,内容和道理都明白了,这课可怎么上呀?”我不禁有些担心起来。
“语文课得上出语文味!”领导的一番话令我豁然开朗,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咱就在“读”上下功夫。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就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如:第一层次,抓住兄弟俩争论的内容(关键词语和标点符号)反复练读,初步感受他们争论地很激烈;第二层次,加上提示语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兄弟俩的互不相让;第三层次,分角色读,这个时候,学生不由地进入情境,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做起了动作;第四层次,动画配音读。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生生的合作和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迈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那天的课上下来,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我感觉课堂上的“语文味”还是比较浓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看来,简单的课文其实并不简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语文训练的结合点,何愁课堂教学没有“语文味”?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生:(齐读)争论的故事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老师想看看文中的生词你会写了没有,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写,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写。
生听写词语,师行间巡视指导。
(打猎 充饥 味道 赞许 争论不休 无影无踪)
师:小朋友都写好了,(前面写的学生的字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看,这位同学都写对了吗?
生:对
师:再认真看一看,谁来评评她的字?
生:她写的字很好看。
生:“休”这个字写得特别漂亮。
师:我也觉得她这个字写得很好。“赞”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笔画比较多,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左边那个“先”字的最后一笔要改为竖提。
生:还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师:大家看得真仔细,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认认真真去写,我们就能把字写好。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吗?试试看。
生:这篇课文写了兄弟俩为大雁射下来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不休,他们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就飞走了。
师:课文只讲了这个故事吗?还讲了什么内容呢?咱们概括的是整篇课文的内容,谁再来说说。
生: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兄弟俩为大雁射下来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早就飞走了,学生听了故事交流了自己的感想。
教师相机板书:哥哥 弟弟
煮 烤
师:这样说大家就听明白了。
二、 学习第一部分(重点:兄弟俩争论的内容)
师:故事中的兄弟俩是怎么争论的?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他们争论的内容?
生:第三自然段
一读(抓住词句读)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兄弟俩争论的内容,想一想:他们争论得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自由读
师:兄弟俩争论得怎么样?
生:很激烈
师:请把话说完整。
生:兄弟俩争论得很激烈。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生:我从“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这一句看出来。
课件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弟弟觉得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味道了。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弟弟不喜欢煮着吃。
师:哪句话更能体现弟弟的不喜欢。
生:书上的问句。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问句。
-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 《争论的故事》课堂实录片段反思
- › 《争论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 › 李吉银简简单单教语文《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
- ›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