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追星族这个比方很有意 思。不过我认为汪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比起赵薇、谢霆锋的崇拜者,要高明得多,也体面得多。
学生(4):我同意前一个同学说的。是仰慕,不是追星。送李白的时候,古诗《赠汪伦》还没写呢。
学生(5): 老师说过,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汪伦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
学生(6):李白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离别是常有的事。如果分别一回就伤心一回,那他还怎么云游,怎么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和……和《望天门山》呢?
学生(7):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他们谁也不为离别忧伤。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原先准备说的许多话都给说了!所以我常讲:给你们上课真轻松、真享福。同时,这也让薛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我得用功再用功,否则,你们就不用我教,也不要我教啦!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在离愁别恨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友情在: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说它是——
学生(1):潇洒。
学生(2):豪放。
学生(3):这就是浪漫!
老师:对。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浪漫。它可以表 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 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表 现为古诗《赠汪伦》的洒脱豪放。
所以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当我们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读一颗真诚美丽的心灵,在读一段鲜活生动的世俗人情。世界有多么广阔,人的心灵就有多么广阔——千万不要以为李白只有乐观豪放的一面。这里是李白的两首死别诗,大家可以借助资料或通过讨论来读懂。我相信,前一首会让你们笑破肚皮,而后一首呢——读了就知道啦(出 示预先板书好的内容):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也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于何人!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学生记录,朗 读,议论。教师巡视,有问才答。)
铃声响,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根据课后记录整理)
后记
这节课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性学习(本文略去)——深入发掘——向课外拓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跳起来摘到果子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教材”出发,进入更深更广境界的过程。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惟有厚积薄发,预先具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积了真诚的感动,才有可能调动这种力量,唤起这股激情。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教程怎么样设计,课件怎么样制作,多教学多媒体怎么样应用,学生怎么样调动……教师的底蕴和学养则少被提及,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我们当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当然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但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交会,对于那些蕴涵深刻的美文,我们首先要的是知人论世,是动情。因为对于任何人而言,动情的感悟永远比动脑得来的答 案更难忘、更真切、更具孕育性和扩张力——那感悟也许是朦胧的,比不上“分析”来得透彻。但其可贵也正在于朦胧——因为“理 解”总是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之内,而感悟或莫名激动却将人引向无边的未来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有些老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预计到学生能考出多少分,那是我所不能及的“硬功夫”。我所可骄傲的是:一再惊喜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他们由此而来的思辨能力。
由于我的“漫谈”(也有同行斥为“散扯”),学生由《北京的四合院》读到《穆斯林的葬礼》;由《秋天的怀念》读到了《我与地坛》——当然,能这样做的,总是“一些人”,这就足够了,社会的前进总是要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整个集体读书境界的提升,也必定要依赖于一部分人的捷足先登。
佛说:自度度人。
这也是我的远航和飞扬。
点评
窦桂梅(北京清华附小语文特级教师)
这是一节有些“另类”的语文课。
我们已经不能从“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进”的技术层面审视它。我想,这节课给予我的启发就是——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最重要的。
正如教者所说:“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仍然陷在方法技巧的探索与改进上。教程怎么样设计,课件怎么样制作,多教学多媒体怎么样应用,学生怎么样调动……教师的底蕴和学养则少被提及,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不是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从很大程度上讲,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手段,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新星”,而是那些认准方向、劳作不息的普通教师。
从背景介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 现,我们不难看出,薛老师是一位底蕴深厚、谙熟规律的“老农”,她在用文化经营自己的“庄稼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就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伴随着学习、鉴赏、思维、表达的快乐,学生成长着,幸福着。这种经历和感受,必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薛老师的教学是在传递文化,也是在传递激情。尽管她的力量还很单薄,尽管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都缺乏薛老师这样的内功,但我们在追赶她的时候,已经和她一起去远航,去飞扬了。
Tag: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人教版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 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
- › 古诗教学研讨《归园田居》《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 › 古诗教学研讨会《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 › 古诗教学研讨《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 › 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
- › 2014年市级古诗教学研讨课《观书有感》课堂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古诗教学研讨《赠汪伦》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