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这节课本身的精彩,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索,以及更多值得回味的余韵。
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文字虽不艰深,但是寓意却十分深刻,三年级的小学生很难体会得到。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在导入时,贺老师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切人,引导其主动接近文本,把教材蕴含的深刻道理清晰地体现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达到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诗意效果。我们来欣赏一下贺老师的“谈话导人”。
师:看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吗?这个栏目深受大家喜爱,为什么呢?因为真实的东西感人。学新课之前,咱们也来一段实话实说好不好?
生:好!
师:冒昧地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堂上,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课堂纪律?
生:没有。
师:真的?那我得调查调查。你离他最近,他说的是真话吗?(是的)噢,你能做到自觉遵守纪律,佩服!(握手)认识你很荣幸。
(学生纷纷发言)
师:具体说说。(生结合具体事例表述)
师:有人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你的诚实让我感动。
师:说实话,老师喜欢你们的真诚、勇敢,我更要号召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学习他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律”(板书)。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从不投机取巧,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他的美好品德来自从小经历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
整个导入过程,贺老师从与学生的对话形式人手,自然地引出“自律”的主题,在自然中蕴含匠心。这样的对话内容及其方式,引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接下来引领学生围绕父子之间的对话感悟,体验其快乐、烦恼、感激、崇敬之情,既顺理成章,又步步深入。
这样的对话导入形式充满了诗的意境,没有一丝生硬的感觉,一切都是那样让人心旷神怡。
二、“花开花落自丰盈,云卷云舒愈从容。”
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初读活动中,贺老师的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整个训练活动的设计以“钓鱼”事件为纽带,紧紧抓住两大环节:一是(阅读活动中)对父亲的自律形象自然而然的感受;一是对汤姆自律品格形成过程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贺老师紧紧抓住“看似矛盾”而又“倍加感人”的情感因素教学:一方面围绕汤姆的情感变化设计并展开朗读实践活动,既有他在“明月湖水”背景下钓到鱼时快乐的感觉,包括显露于外的情感和深藏于内的体验,又有他在月光下必须把鱼放回湖中的无奈情绪,包括他充满哀求的无可奈何和目送鱼儿远去的失落;另一方面抓住父亲的隐性情感因素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既强调其自律的坚定,又不忘其父爱的温情。虽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以读为主,没有精美的课件演示,也没有时髦的“小组合作”,但是执教者在具体细节的处理上,让人不禁为其“花开花落自丰盈,云卷云舒愈从容”的课堂情境所折服。我们一起来看其精彩之处。
师:(生读第1—2自然段后)读得多好!如果将“慢慢升起”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有味了,可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明月升起的美好情景。(生再读,果真找到了感觉。教室里掌声顿起。)
师:(生读第2自然段后)“涟漪”是什么?再读读这一句。(生再读)读得真好!你的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幅画面,描述一下,让大家也看看,好p巴?
生:明月斜挂,湖面上一圈圈银色的涟漪荡漾开去。
师:读得多好呀!同学们都被你带到湖心小岛上了。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汤姆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答: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师:试着把这种心情放到课文中去.自由读下面这两个自然段。(生读第3~4自然段)
师:“突然”怎么读?(示范读)要读出静和动的变化。(生读第5~8自然段)
师:“嚷”,怎么才叫嚷?(声音大,不情愿)很不情愿地嚷,谁来试一下?(生纷纷举手尝试自己对“嚷”的理解)(生读第9—12自然段)
师:“斩钉截铁”在这里如何理解?斩钉截铁的语气是怎样的?试着用这种口气读读爸爸的话。(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板书“铭刻”)“铭刻”是说把文字刻在物体上,课文中是说那晚的情景刻在了汤姆的心里。那晚的情景,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刻在你心里?学完课文,说不定就会刻上了。
同学们读书水平很高,不光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你们想一想,汤姆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
在这一环节中,贺老师通过行云流水般的阅读点拨、如诗如画的情景构建、细致入微的语言感悟,将看似需要挖掘“寓含着深刻道理”的说教化为无形,把课堂演绎成了一幕幕醒目的诗意情境,在“如水的月光”与“涟漪荡漾的湖水”的衬托下,“如月的长钩”无声又无痕地钓起的不仅是语文素养,更有诗意般的人文教育。
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美国教育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利用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调节对话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人,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建构学习内容。在精读感悟这一中心环节里,贺老师潇洒地演绎了自己驾驭教材、创新课程的强烈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贺老师隐身其后,给学生各种观点的交锋创设了广阔的天地,给学生的真切体验营造了逼真的氛围,给学生全面的理解创设了情境。他不仅以平等一员的身份亮出自己的观点,更在恰当的时机悄然“脱身”,时刻注意避免因为自己不经意的疏忽而让阅读实践幻化成机械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成功地实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效果,让学生的阅读视觉豁然开朗,让学生的阅读感觉愈加细腻,让学生的规范意识更为宽泛……教学片段如下:
- 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
- › 名师课堂《番茄太阳》课堂教学实录
- › 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
- › 省名师课堂展示《梅花魂》教学实录
- › 我市实验学校名师课堂展示《搭石》教学实录
- › 特级老师杨献荣《春联》名师课堂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名师课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赏析——贺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