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白杨礼赞》学案设计» 正文

《白杨礼赞》学案设计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www.kuaixue5.com《白杨礼赞》学案设计【导学目标】1、学习字词,理解象征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理清结构。 3、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导学重点】 理解象征的写法。 【导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导入新课(1分钟) 1、播放《小白杨》歌曲,由此导入新课。2、本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1937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作家茅盾曾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半年左右,对根据地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回重庆后不久,饱含激情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借白杨作象征,纵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课题与目标在课前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点一名同学阅读“知识链接”,同学们画出重点,重点知识点要读和背。3分钟)【知识链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
《白杨礼赞》学案设计,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

《白杨礼赞》学案设计

【导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解象征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理清结构。
3、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导学重点】
理解象征的写法。

【导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导入新课(1分钟)

     1、播放《小白杨》歌曲,由此导入新课。

2、本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1937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作家茅盾曾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半年左右,对根据地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回重庆后不久,饱含激情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借白杨作象征,纵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

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课题与目标在课前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点一名同学阅读“知识链接”,同学们画出重点,重点知识点要读和背。3分钟)

【知识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等。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关于文体知识:

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 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点此下载:
《白杨礼赞》学案设计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留学巴黎》学案设计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