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写作】
18、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恩师。在鲁迅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恩师难忘。在你近八年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令你感念的恩师呢?在班里和同学交流一下。
www.kuaixue5.com【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荟 匿 辞 fēi xùn jié
2、① 照
②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③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④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⑤ 这里是动词,放映。
⑥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3、① 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② 物以希为贵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③ 酒醉 “酒醉”是形容人处于高度兴奋、迷狂以致难以自已的状态。这里说的是国人“闲看”枪毙犯人时的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抱围观、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4、略(答案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说些鼓舞鲁迅奋进的话语即可)
〖阅读〗
(一)
5、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6、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7、“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8、“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 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
- › 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
- ›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及答案(四)
- › 藤野先生精选习题及答案
- ›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及答案(五)
- › 藤野先生基础练习及答案
- › 藤野先生测试题练习
- ›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 ›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及答案(二)
- ›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及答案(三)
- › 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
- › 鲁迅·藤野先生阅读资料
- › 藤野先生学习资料汇总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提高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