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类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对于植物检疫,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其发生国家的寄主植物和土壤均严禁进口。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同样的商品不同时间进口规定每次都有一个检验过程,对这些产品只承认57个实验室的检验结果。
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婴儿食品法》、《茶叶进口法》、《婴儿药法》等对各种进口物品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检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每月被FDA扣留的不符合要求的进口商品高达3500批左右。美国环保局提出,今后盒装或袋装加工后不易腐败的食品及茶叶,不允许有敌敌畏和三氯杀螨醇残留;俄罗斯对进口中国蔬菜、水果一是要求产品出自生态洁净的地区,二是要指出农作物种植时使用的农药,并规定农药的禁用和限量,三是要出具检验证书、检验报告和卫生证明;日本从1992年起,对进口畜禽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检疫制度”,要求完全杜绝抗生素、磺胺等抗菌剂和农药的残留;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制定了各自的各类兽药在不同食品中的残留限量标准。
另一方面,食品生产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与环境有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趋森严,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措施、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美国要求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以加强对食品出口厂商的监督,并决定从1997年12月18日起要求进口食品必须全面实施HACCP管理体系,禁止从未实施该管理体系的国家进口水产品和肉类食品,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和方法的要求,而不是直接对最终产品。
为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确保农产品的顺利出口,我们应当尽快将国内动植物卫生措施国际化、标准化和体系化。首先,构建国内与出入境相协调、国内相关部门相统一的检验监测体系。其次,对现行动植物检验监测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动植物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与WTO接轨的检验监测标准。第三,加快动植物检验监测能力的建设,加大对动植物检验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用先进技术设施武装检验监测机构;建立动植物检验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对敏感性农产品、敏感地区(港口、机场、出口或生产基地等)设立疫情监测网点,进行及时监控。第四,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步伐,通过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形成一套在预防、控制、扑灭和净化等方面同WTO原则接轨的管理模式。对国(境)外动物疫情,也要严格依据区域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实施有效的SPS措施,限制疫区产品进口,防止外来动物疫病危害农牧业生产。
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是我市农业生产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也是满足农产品消费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在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对产地环境、农药化费等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以及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促进质量安全标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20xx年,美国颁布了新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对农业的补贴,完成了新一轮的农业政策调整。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对农业实行巨额补贴,实施对农业的有效干预。新农业法,以为农场主“提供可靠的收入安全网”为主要目标,在农产品补贴、资源保护、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信贷、食品营养、农村发展、科研和技术推广、林业发展、能源发展、作物保险和灾害救助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措施。其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大幅度提高补贴水平。新农业法规定,今后10年(20xx年至20xx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增加约830亿美元。二是调整补贴方式。通过“销售贷款补贴”、“固定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三道保护线,对种植小麦、玉米、大米、棉花、油料的农场主提供收入补贴,构成严密的收入安全保护网。三是扩大补贴范围。除了继续对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棉花等农产品进行补贴外,又把大豆、油料、花生等产品纳入“固定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范围;把花生、羊毛、蜂蜜、杂豆等产品纳入“销售贷款补贴”范围;把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也纳入了补贴范围。此外,对乳制品、食糖等的生产者继续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四是补贴分配相对集中。由于补贴与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挂钩,巨额补贴将主要流向少数大规模农场。这将有利于提高大农场的规模和竞争力。
欧盟在美国颁布新农业法之后,也对共同农业政策《2000年议程》进行中期审议。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政策调整的重点有三个:一是突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动物福利,宏观上将有助于构筑新的贸易技术壁垒。二是减少与产量挂钩的补贴。三是减少对大中型农场的直接补贴,提高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水平。欧盟农业支持政策主要采取以下六种方式:一是价格支持。二是收入直接补贴。三是对农业的公共服务。四是信贷和税收支持。五是贸易促进。六是农业保险。
美国、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出现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调整支持方向,二是加大支持力度。美国增加“黄箱”支出,加大了价格补贴,直接扭曲农产品价格,目的是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农产品市场。欧盟着重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环境,目的之一是加强“绿色壁垒”,增大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难度。欧美增加补贴,高筑贸易壁垒,将使欧美的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竞争上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欧美国家得到大量补贴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可能增加对我出口,挤占我国农产品市场,损害农民收入和就业。欧盟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对我国优势产品,如园艺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带来了障碍。上述两方面的压力,不但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我市的农业和农民的收入,更严重的是对农业生产造成周期性震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 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