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 正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 四、检测 1、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3、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四、检测

1、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3、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导学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