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实验初中 范剑萍 录音整理:林城中学李明根)
课前播放音乐
师:谁知道这次活动叫什么?
生:“金秋十月”教研活动。
师:今天我们很幸运的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关于学诗同学们有什么可以交流?
生:要有感情地朗读。
师:诗人西渡关于读诗有自己的见解。
(课件显示:一、通过诗的声音体会,二、一字一句的细读。)
生齐读本诗
师:通过诗歌的声音体会诗情。
一女生读课文
师:读得正确吗?
生:读的节奏不怎么好。
师:他读出了他对秋天的感觉,你觉得他读出了你心目中的秋天么?
生:没有。
(众生笑)
生:感情不足。
师:感情不足,嗯,很好。我们同学读诗啊,确实是这样,个人有个人的风格。但是要读好还是要技巧的,那就是理解诗歌的内容。所以读,要读准字音、节奏、意象和感情,特别是后面的感情是有点难度的。那么怎么读出来了呢?我们还是一起来参照西渡的第二条“一字一句的用心的去细读,读出它的言外之意。”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这个字就可能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可能是个无底洞,它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意思在里面。那我们今天试一试啊。老师先举个例子,“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这句中的“飘”字用得好,伐木声原来是有噪音之嫌,一般声音用“传”这个字,可是这里用了“飘”就觉得特别的柔婉,声音悦耳,像歌声一样,用声音来反衬出幽静。所以我就这样读,读的时候舒缓一些,这样可以读出慢慢地飘的感觉。
师读。
师:好,现在我们自己管自己,去读诗,去研究每一个字后边。你觉得它用的很有意思,用笔在边上写一写,圈出来。
(生读,师巡视)
师:我看到我们同学就在找到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字,现在我们两个人或三个人,或者前后也可以交流一下,把你找到的跟同学分享一下。
生开始讨论。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指一学生)你先来是吧,好。
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我觉得这句中的“披”字用得非常好。
师:这个“披”好在哪里?
生:因为“披”就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而在露珠上用上“披”,就给人一种早上非常清新的感觉。
师:我现在就披着一个披肩,对吧。这个“披”字感觉到非常的清新、轻盈,对吧。那种轻盈的感觉非常好。你这句话能读一读么?
(生再读)
师:很好,还有谁起来讲讲?我们先看第一节吧,第一节还有谁有发现的?
生:“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很好。
师:饱食很好,你说呀,说它好在哪里?
生:它用了拟人手法,好像镰刀吃过饭一样。
师(笑):好像镰刀吃过饭一样。
生:还有就是那个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让人感觉到这个季节就是秋天。因为他们收完稻子了。
师:嗯,所以写出了秋天的?
生:丰收。
师:这个句子我把它改一改,你听一下,好吗?我把它改成“放下割过稻子的镰刀”。
生:俗。
众生笑
师:那你就把这个“好”读出来。
生读
师:也就是说要把“饱食”和“稻香”,要怎么样?
众生:读重一点。
师:重一点,你再来用你的感受读一遍。你读你的,我读我的。我先来。
师:“放下割过稻子的镰刀。”
生:“放下饱食过稻子的镰刀。”
师:怎么样,你有这个“丰收感”么?
众生:有。
师:好,你再给大家领读一遍。
生读,众生跟读
师:我觉得“稻香”还可以慢一点。
师:很好,继续来,还有么?
师:很精彩。
生:“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我举得这个“丁丁”用的很好。“丁丁”这个音听起来非常的清脆、柔缓,就是写出了这个伐木声轻柔的感觉。
师:轻柔柔的感觉,很好,把它读一遍。
生再读
师:好不好啊?
众生:好!
师:比我好。还有么?
生:我觉得“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个“栖息”用得好。它把秋天写得富有生机,写得生机勃勃。
师:“栖息”你认为是生机勃勃。“栖息”一般形容什么?
众生:鸟类。
师:鸟类怎么样啊?鸟类经过了捕食之后,现在?
生:回到家里。
师:回到家里啊,停下来了是吧。好,那么你觉得秋天用“栖息”写出了秋天的什么?
生:秋天的生气。
师:生气。秋天还很紧张么,像夏天一样?
生:很凉爽,很喜悦。
师:很喜悦,还有一点松弛下来了,可以休闲了,是吧。好,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读
师:嗯,很好。那么我们说这个,从第一节当我们读到了诗人的什么,读到了这个秋天的什么?什么样的情感?
众生:丰收的。
师:感觉有点喜悦是吧。这个是农民的喜悦,农民的丰收,还有谁的喜悦?还有谁也在喜悦?
众生:秋天。
师:秋天,还有谁?
众生:诗人。
师:诗人,很好。现在除了诗人,还有谁?
众生:我们。
师:我们也带着丰收的喜悦把丰收读一读。
众生齐读第一节
师:很好,秋天不仅仅在农家里,还在其他的地方,来,说说看。其他的,第二节有吗?
生:“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这一段“轻轻”用得好。“轻轻”这一叠词显示了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师:“轻轻”合格叠词悠闲自得的心情,同意吗?
众生:同意。
师:情把她的智慧在旁边写一写。很好,还有谁要说的?
生:“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我觉得这个“游戏”用的非常好?好像写出了渔人不在意捕鱼的多少,只在意休闲地感受秋天。
师:哦,这个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于感受秋天的什么?
生:带来的心情。
师:怎样的心情?
生:愉快的心情。
师:还有吗?刚刚他说的什么样的心情?
众生:闲适的。
师:闲适的、悠闲的心情,很好。关键词在边上记一记啊。还有么。这一节里面?
生:“像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这一句中的”冷雾“用得好。因为雾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朦胧的。这里用上“冷雾”,就烘托出一派朦胧的感觉。而且雾又很好的抓住了秋天的特点。
- 《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 › 《秋天》导学案
- › 《秋天》导学案2
- › 《秋天》导学案3
- › 《秋天》课堂实录
- › 《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 › 《秋天》课堂实录2
- › 镇级公开课《秋天》课堂实录
- › 《秋天》听后感
- › 《秋天》知识点复习
- › 抓好“三读”,让现代诗魅力四射(《秋天》评课)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秋天》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