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为何用“捧”最好呢?
生7:因为小甲虫是法布尔心爱的小宝贝,十分珍爱它,“捧”回来就更能体现法布尔的细心呵护!
生8:“捧”回来更能反映法布尔珍爱小甲虫,对昆虫着迷,对待昆虫比任何东西都好。
师:是呀,书中的一个“放”,同学们说得一个“捧”,无一不是法布尔的心声,他爱昆虫,不会伤害他们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同学们能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精业求精,一点也不比法布尔逊色,是因为你们爱语文呀!我为大家高兴!
反思:课前备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并且分角色读好父母的对话,而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只是要求学生读一读,再稍微说一说就收场的。
但是,学生的一个错字:“放”读成了“丢”, 引导学生探讨之后,让学生与法布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走进了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法布尔同乐同悲。这样的课堂“错误”让我班的学生收获了很多。
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学生收获这么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权。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中“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二、抓住资源的有效价值。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老师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有平台,学生在反复的感悟、讨论
- “放”进还是“丢”进垃圾堆——《装满昆虫的衣袋》案例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放”进还是“丢”进垃圾堆——《装满昆虫的衣袋》案例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放”进还是“丢”进垃圾堆——《装满昆虫的衣袋》案例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放”进还是“丢”进垃圾堆——《装满昆虫的衣袋》案例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放”进还是“丢”进垃圾堆——《装满昆虫的衣袋》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