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根据江苏自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江苏省采取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农业机械化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50—60年代。重点推广排灌机械,解决了机电排灌问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70—80年代。重点解决机械化耕翻问题,农业机械开始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到80年代末,全省95%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三是90年代以解决稻麦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为目标,大力推广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八五”期间,大力推广“三机一器”解决三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九五”期间,在全省大力组织实施稻麦收割机械化,在此期间全省联合收割机每年以6000—7000台的速度增长。
四是进入 “十五”后,江苏农机化进入了以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为重点,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第四个阶段。1998年起,先后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不同型号的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确立了引进合作开发机型。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农机部门在全省选定了2000个点进行重点突破,省、市、县三级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蹲点,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了12%。
目前,全省耕耙、灌溉、植保、粮食饲料加工和运输等项目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收获已达70%、栽插达12%,油菜、玉米生产机械化已经开始全面启动,水稻低温烘干也已经提上了议程。
(三)抓科研开发,推动技术创新。江苏省把加强农机科研开发,推进装备技术进步,作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大引进力度,加快技术进步。“九五”以来,江苏省先后引进了日本“洋马”、“东洋”、“久保田”、“井观”、“金子”、“佐竹”等公司来江苏投资,澳大利亚“油菜收获机械”,意大利大功率拖拉机,韩国秸秆打捆机等几十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也成功落户江苏。目前,整个环太湖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性能农机的生产基地,这不但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机具保障,还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据调查,全省农机生产总值近150亿元。农机产业的兴起,大大地促进了江苏农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江苏国际农机产品及技术展览会,也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在国际上的一个品牌。二是积极承担国家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几年来,江苏农机部门积极争取承担了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高性能水稻栽插与收获机械化实用技术”、“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农用航空示范基地建设,及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水稻高速种植机械研制”等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
(四)抓服务组织创新,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九五”以来,江苏省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机服务模式作为了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农机组织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创办服务实体,创新经营服务机制,一批农机专业作业公司、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目前全省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2万个,农机专业户13万户,拥有2台以上联合收割机的农机大户2.5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达到167万人。全省基本建成了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满足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需要。
农机服务市场的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省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年每台作业收入达6万元以上。20xx年全省有5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收入达30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农机就为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5元以上。
三、河南——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强省
河南省有900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70%,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不仅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强省。20xx年全省农机总动力6849万千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5万台、小型拖拉机257万台、农用运输车176.3万辆、联合收割机7.6万台、秸秆还田机3.65万台。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农业机械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朝优化方向发展,机型趋大化明显。从投资构成分析,河南省用于配套机具的投资比例加大,配套机具发展高于动力机械;从动力结构看,功率趋向大型化,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远远高于小型拖拉机增长;从作业机具看,向高技术含量、多功能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和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幅度增加,秸秆还田机、大中型旋耕机快速发展,旋耕作业面积进一步扩大。
二是主要农田作业的机械化水平保持稳定,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步伐加快。河南全省常年机耕作业面积8300万亩,作业水平占70%,机播水平达40%,机收水平达35%。其中小麦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以上。通过加大对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水稻、玉米、花生、牧草收获机械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类玉米收获机械在全省不同地区多点推广应用,局部区域开始了大面积实施玉米机收;花生从分段收获到联合收获机具日趋成熟,全省已发展花生收获机械4500余台;牧草收获机械与牧草种植配套机械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水稻机收面积增长至12.7%。河南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发展思路。在河南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全省农机始终坚持了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无论是在抗非战三夏,排涝保三秋的战斗中,农机部门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到了农民、机手、政府、领导和社会五满意,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据统计,河南全省有300多万农民在外打工,“三夏”、“三秋”时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在今年的“三夏”中,农机部门给在外打工的农民发信,叫他们安心在外务工,不用回乡收割小麦。全省共组织了400多万台农业机械开展机收作业,今年回乡参加麦收的民工只占在外务工人员的十分之一,昔日返乡参加麦收的民工潮不见了。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
- › 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区县农机局上海、江苏、河南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