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松懈心理。初三学年为了升上好的高中,一般都是勤奋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成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飘飘然,或把升大学的希望建立在高三年级再努力上。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并出现令家长和老师吃惊的下滑。小何在初三学年是班的数学科代表,学习认真、主动,成绩不断进步,升中会考以科科138分的成绩考上一所高中重点班,但升上高一后,他的精力却主要放在打球等娱乐活动上,欠交作业、违纪名单上也有了他的名字,常常被老师批评,成绩从入学时的班第二名退到三十多名,原班主任找他谈心,劝他努力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他很不以为然,认为刚刚辛苦了一年,应该玩一玩,而且高一离高考还远,不用太心急,他到高三时自然就会努力了。
8.早恋心理。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神经系统和各生理器官的发育趋向成熟,其性意识快速增强,异性jiao往的期望越来越强烈,产生怀春的情爱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父母师长的教育使大多数中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过早陷入早恋。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考试和家庭的压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学生情感畸变,这一时期如果老师和父母的关心、指导不当,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促使这类学生寻找新的情感寄托,以获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从而陷入早恋误区。小赵生长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干部家庭,但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她,初三时他同学小何好上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勉强升入高中后,并没有按照父母、教师的正确引导去对待学习生活,经常给在另一所学校的小何通电话、网聊。后来,小何转入同一所高中,两人更是频频相约,迅速成为学校的特辅对象。随着老师较长时间的集中特辅,小何渐渐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有心与小何分手,但小赵无法自拔,还是不断纠缠小何,为不误人误己,小赵的父亲只好让她转到了边远的另一所学校就读。
二、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绪和意志,本身就是优良品德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总伴随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绪的好坏,意志强弱,既影响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形成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二是要注重疏导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尤其是重视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笔者根据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做法和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 转变观念。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对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教师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发展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教师要认识到,心理辅导是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义务。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和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学校、老师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向上的环境。
3.学法指导。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要求提高尤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科学分解压力,即学会学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过大,有效减轻学生焦虑程度,考试也能从容应对了。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集体的关系不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向有心理障碍学生"求教",借此对其短处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释放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机会,使之保持愉悦、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优秀生,因此倍受老师、班主任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但有时却制造了一些优秀生长处的副产品——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重视做好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的同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 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 › 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 › 高一学生谈如何学好数学
- › 十一期间 高一学生如何快速提高上学期语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