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
11. 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4分)
12. 根据文章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3分)
13.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4分)
14.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5.“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这段文字原是全文倒数第二段(省略号部分),有人认为可以删去,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以为呢?请说明理由。(5分)
www.kuaixue5.com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战国论
【明】李贽
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弟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未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①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订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②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③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
16.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陋:浅薄 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厥:其,这个
C.当西汉之末造造:时期 D.而不知战国之宜宜:应该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苟以天下之大 B.而其实则父母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徒知羡三王之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区区褒贬,何足及齿其间旦暮闻何物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
B.文章虽然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
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
D.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
www.kuaixue5.com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
19.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
(1) 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2) 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
党怀英②(金)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②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③蹚跲: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2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首联
与尾联,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2分)
2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5分)
www.kuaixue5.com25.(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3) 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4) 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
(5) 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
26.作文(略)
【译文】
我阅读了《战国策》就知道刘子政浅薄无知。春秋之后就是战国,已经是战国了,就自然有战国时期的治道谋略。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道理必然如此。像这样,不能用春秋时期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来治理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很显然的呀。何况夏禹、商汤、周用文王武干更古的时代呢!
- 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 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江宁波高三下册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