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同志提出,我国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这不是一样吗?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经济调节手段或资源配置方式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直接等同起来,认为运用市场机制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经济。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框架内建立和运行的,它们必然要受该经济制度性质的制约。计划和市场虽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环境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占有,整个社会原本相互联系的各生产企业和部门被分割开来,处于无政府竞争的状态之中。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相互竞争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但是从根本上说,在那里不存在计划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调控作用的条件,虽然也有计划手段,但不可能实行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有计划调节,因为这同私有制在本质上是相抵触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补充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上,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不是为某些集团或个人谋私利,而是以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利益、长期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上,在处理计划与市场、微观放活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上,以及在刺激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关系等方面,就能够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做得更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也将会呈现较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但终究会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更高的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有些同志由此而怀疑社会主义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旗帜究竟还能打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历史地、本质地加以分析。只有不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古人说得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第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壮大的历史。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来,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作为一种运动,或是作为一种制度,虽然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但从总的趋势看,仍然是由弱到强、由较小范围到更广范围地发展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它只是诸多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在社会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浩荡的社会主义运动。1847年,当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棗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只有400余人;到1864年第一国际时,已经拥有40万会员;到20世纪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已有28个,拥有300多万党员。在法国还一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棗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只存在72天,但却证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可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给科学社会主义带来了第一次危机。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对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的著名论断。这一理论,不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而且阐明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斗争的特殊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具体实践,进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在十月革命的激励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也蓬勃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到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5个。在第三世界新独立的近100个国家中,也有许多自称奉行社会主义或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这也说明社会主义是很有号召力的。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种种原因,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走上了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些国家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在政治上搞多党制,实行资产阶级政治;在意识形态上搞自由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共产党自身也改变了性质,自动或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丧失了执政地位。从这些国家的沉痛教训中可以看出,如果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就必然会丧失已经取得的革命政权和其他成果,失去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机会,甚至连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也保不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