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的佩饰
- ›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的故事
- ›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400字
- › 对于端午节的印象(500字)
- › 关于端午节的相思之情
- › 端午节的夜晚非常美
- › 我对端午节的回忆600字作文
- › 《端午的鸡蛋》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 › 端午节作文:端午节的超大型粽子
- › 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的习俗
- › 人教版初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端午节的起源
- ›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文化意义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