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中课外提升中国历史上七位伟大的母亲» 正文

中国历史上七位伟大的母亲

[10-18 22:11:4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中课外提升   阅读:8972
概要: 概要: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3. 岳母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
中国历史上七位伟大的母亲,标签:初中学习,http://www.kuaixue5.com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3. 岳母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4. 孔母

  历史上关于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

  据说孔子的父亲当年娶母亲的时候年纪已经是六十多岁,而颜氏女则不满二十岁。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孔子约三岁时,孔母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5. 欧母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中课外提升初中学习初中学习 - 初中课外提升
上一篇:几米笔下的星座众相:金牛座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