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品味“月夜编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11.文中画“ ”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2.揣摩画“ ”线的语段,说说此段写法的妙处。
13.本语段主要叙述什么事?请试着概括出来。
颤巍巍( ) 匍匐( )( )
更多关于《芦花荡》的资料,请点击阅读>>芦花荡学习资料汇总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A卷
一、wěi gāo chēng yào jìn yǎo nǐng cuān zè sà qiú huáng
二、①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②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③向上或向前跳。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三、“尽管不为人们所理解,每到节假日,他还是拿着麻袋去河边清理人们丢弃的垃圾,还是一袋袋地把垃圾运到垃圾场。”
四、1.自尊心与自信心都很强。
2.语言描写。例如:“我没脸见人。”“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心理描写。例如: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这几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都生动地表现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和要为小姑娘报仇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了老头子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言之有理,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点和当时的背景即可。如:二菱心想:别光说大话,你一个人打十个鬼子,谁信哪,刚不就被鬼子打了吗?你又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
4.意思对即可。二菱会为自己以前有些看不起老头子而后悔、内疚,心里油然而生一股要像老头子学习的激情,很敬佩老头子。
B卷
一、1.jìn zè mò dī diàn ɡāo sà cuān
2.(1)A (2)B (3)A 3.D
4.(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5)景物描写
5.绕着 扫过 蹲 咬 穿透
6.景物描写。第一处,渲染气氛,预示着将有一场战斗发生。第二处,烘托战斗获胜时老头子的高兴心情。
7.“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二菱 他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机智,这么勇敢,真了不起!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8.自信,自尊;有仇恨,有热血,有柔情。让抗日将士高兴,让日本鬼子胆寒。
更多关于《芦花荡》的资料,请点击阅读>>芦花荡学习资料汇总
C卷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
3.孙犁 孙犁文集 白洋淀纪事之二 抗日战争时期
4.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一)5.“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6.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7.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8.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9.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10.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极力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静,激起“女人”的仇恨。
11.景物描写、动作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妇女形象。
12.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辛苦的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
13.描绘月夜优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更多关于《芦花荡》的资料,请点击阅读>>芦花荡学习资料汇总
- 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
- › 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芦花荡测试卷及答案(ABC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