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考试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共8分)
A.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B.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D.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E.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F.争渡,______________争渡,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G.“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H.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 chuò) 扒窃(bá) 黄晕( yùn) 随声附和(hè)
B.炫耀(xuàn) 虐杀(nuè) 贮蓄(chǔ) 忍俊不禁(jīn)
C.骸骨(hài) 潜行(qiǎn) 喑哑(yīn) 更胜一筹( chóu)
D.匿笑(nì) 洗濯(zhuó) 堕落(duò) 芊芊细草(qiān)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可望而不可jí( ) zhù()立xī( )戏hài ( )人听闻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分)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5.名著阅读。(5分)
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他想。他的嘴干得都快张不开了,两只手又都忙着,没法去喝一口水。这一次我非把它拽过来不可。他想,鱼要再使劲儿这么转,我可不行了。不!你行,他马上给自己重新打起气来,你永远行!
鱼又转了两圈,还是老样子,游到一半又游回了原路。真不知道我撑不撑得下去,老人想。他每次用力气,都觉得像马上要昏倒一样。真怕我撑不住啊,不过只要我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再试一次。新 课标第一 网
A.选文出自(作者)的小说《老人与海》,文中的“他”指的是。(2分)
B.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3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分)
7.“归雁洛阳边”是指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家乡洛阳。请结合诗歌内容,用第一人称写一写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学而不思则罔( )不亦说乎( )
9.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0.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接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⑤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⑦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⑧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逆节:叛逆。⑥阳:通“佯”,假装。⑦孰:熟。⑧从:纵。
- 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
- › 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试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