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市级公开课《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正文

市级公开课《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01-10 15:01:33]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阅读:8797
概要: 概要: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楼(出示),它叫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数名学生读“鹳雀楼”老师: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栖息在上面,所以叫它鹳雀楼。故址在我国的山西省,直到北宋时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鹳雀楼本来不出名,就因为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名扬四海。这个人叫王之涣。他是唐代的大诗人。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因为这首诗,鹳雀楼成为我国古文化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老师:谁来读读课题?数名学生读课题老师:谁来读读古诗呢?指名学生读。老师:老师将本课生字单独列了出来,各自读一读。生各自读一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老师:在这些生字中,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呢?学生:“更”要读准后鼻音。学生:“木”不能都城“末”老师:大家说的真好!一起读一读。生齐读。老师: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老师:大家都有已经掌握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古诗。生读古诗。老师: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画面,你们能读出来是什么样的画面吗?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在图上可以找到诗句中的哪
市级公开课《登鹳雀楼》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kuaixue5.com

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楼(出示),它叫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数名学生读“鹳雀楼”  
老师: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栖息在上面,所以叫它鹳雀楼。故址在我国的山西省,直到北宋时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鹳雀楼本来不出名,就因为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名扬四海。这个人叫王之涣。他是唐代的大诗人。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因为这首诗,鹳雀楼成为我国古文化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老师:谁来读读课题?  
数名学生读课题  
老师:谁来读读古诗呢?  
指名学生读。  
老师:老师将本课生字单独列了出来,各自读一读。  
生各自读一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老师:在这些生字中,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呢?  
学生:“更”要读准后鼻音。  
学生:“木”不能都城“末”  
老师:大家说的真好!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老师: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老师:大家都有已经掌握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古诗。  
生读古诗。  
老师: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画面,你们能读出来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在图上可以找到诗句中的哪些事物?  
学生:在图上可以找到白日。  
学生:可以找到黄河。  
学生:可以找到山。  
学生:还可以找到大海。  
老师:大海离鹳雀楼比较远,我们只能看到黄河朝着大海的方向流去,并不能看到大海。  
老师:请大家说说“白日依山尽”是指什么靠着什么?  
学生:太阳靠着群山。  
老师:说的真好。请大家说说,读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我仿佛看到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流向大海。  
学生: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黄河的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  
老师:诗人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可是有的小朋友说,我还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呢!怎么办?  
学生:再登上一层楼。  
学生: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往高处爬。  
老师:诗人和你们想的一样,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诗句)。  
两千多年前,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引读),诗人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于是诗人说(引读)。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写诗人看到诗句是——?写诗人想法的诗句是——?  
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生齐读道理  
老师: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最后两句诗(齐读),也是因为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现在人们常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自己或朋友。  
同学们想更上一层楼吗?  
(指数名同学读古诗)  
为了以后我们能在学古诗时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古诗学法。  
师领读:  
1、初读,读准字音。  
2、细读,理解字词。  
3、精读,体会诗意。  
4、赏读,想象意境。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学习以后的古诗,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写三个字。(依、欲、更)  
老师:谁能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学生:“依”是左窄右宽的字。  
学生:“欲”是左右等宽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学生:“更”的一撇很重要,要写正,写得有力。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生字,注意笔顺。(课件演示)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笔顺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好着三个字。 


Tag: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上一篇:名师风采《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