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金色花》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诗歌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他借儿童的视角表达圣洁、温馨的母爱;同时又不乏儿童那种天真、可爱。针对课文特点,教学中注重对诗歌的朗诵,感悟诗中所蕴涵的人间真情。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伟大的母爱,作一次心灵的放飞。
案例描述:
(一)导入课文
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母亲是伟大的,她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子女身上,作为子女的你们想过要回报自己的母亲吗?
生1:没有想过,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妈妈对我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生2:我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让妈妈失望。
生2:我觉得母亲很辛苦,我要好好读书,让妈妈感到欣慰一些。
生3:长大了,我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要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师: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我们应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泰戈尔笔下,孩子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二)简介作者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展示出来。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整理。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学生朗读,教师板书几个容易念错的词:匿(nì)笑;罗摩衍(yǒn)那
师: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尽量读出这种美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配乐范读。
生:我认为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品读课文
师:是的,这首散文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们认为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示: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孩子和他的妈妈,这是怎样的两个形象?从哪些诗歌语言中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揣摩诗歌朗读技巧,然后全班交流,学习朗读诗歌。
师: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等方面加以点评。
一学生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生1:我认为他第一段读得好,用轻松、活泼的语气读出“我”的快乐和可爱的性格。
生2:第二段他也读得不错,把“暗暗”、“匿笑”等词念成重音,来突出“我”的调皮。
师:很好,你能够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生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语气读得不对。
师:那么你说说,这句话该怎么读好呢?
生4:这是妈妈在责怪孩子,孩子跑出去玩了也不告诉妈妈一声,所以要用责备的语气来读。
生5:我认为,妈妈不见了孩子,是很着急的,一旦见了,又非常高兴,所以这句话应读出妈妈既有点责备又有点惊喜的语气。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该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生6: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句话他读得不怎么好,这句话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师:你对诗歌语言理解得很透彻。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这一句。
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然后进行仿读。
学生听录音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仿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师:请同学们探究为什么“我”这样快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生1:因为妈妈会讲故事给“我”听。
生2:“我”不见了,妈妈很着急,可见妈妈对“我”很关心,所以“我”很快乐。
生3:有一句歌词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沐浴着母爱,所以很快乐。
师: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
师:“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不让妈妈知道呢?
生1:是为了好玩,跟妈妈捉迷藏。
生2:“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生3:为了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阳光。
生4: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对母亲的回报也是发自内心的,不图妈妈的夸奖。
师:相信在生活中,你们也会常常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生1:我有时候帮妈妈洗洗碗、洗洗衣服。
生2:妈妈在家里做工艺品时,我给妈妈打打下手,帮帮忙。
生3:有时候妈妈累了,我就给她捶捶肩。
生4:有时妈妈和爸爸在田里干活,我先做好了饭等他们回来。
再次朗读课文。
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全班齐读诗歌,再一次用心体会孩子对母亲深深依恋的感情。
(五)体验反思
师: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却常常忘了她的存在,我们生活在母爱的海洋中,却不知道母爱是什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