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没有预设的生成是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不承认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正确的认清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泰然迎接动态生成了。
其次,要充分进行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可能性
“动态生成”这个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对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就有了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关于“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一种时髦的追求,于是也就有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否就不必进行教学预设或淡化教学预设呢?诚然,“动态生成”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追求,对改革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任何一种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和其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显示其先进性和实效性。从目前一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素质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等实际来考虑,我们觉得做好具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预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之所以效果显著,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教学预设总有精妙之处和亮点,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动态生成的课堂,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求教师的备课是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弹性教学方案。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都会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发生。每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回应反馈,教师需要有运用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课前尽可能地把它们估计到。如果没有高质量且富有弹性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或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知道,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面面俱到。教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什么时候小结,过渡等等,环环相扣,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在上面这课堂上,当学生提出的疑问与教师预先设定的疑问不一致的时候,这位教师就不知应变,而是强拉着学生去讨论自己设定的问题,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因此,我们在教案设计的时候,不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预设也必须呈现新的形式和块状的立体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预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同时还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注重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整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我们的课堂才能浪花闪耀,高潮迭起。
第三,及时捕捉信息,智慧处理,努力实现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因此,教学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或许其中就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捕捉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动态课程资源,就可以实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面对学生富有价值的课堂提问,上面这位教师却一带而过,置之不理,继续按原来的课前预设组织教学,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否定了事实,是对学生活力生成的阻碍、压抑。其实,如果这位教师能够随机应变,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
真实的课堂是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联想”与“推测”,作为“新课标”实验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变动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地将活的教育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并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时教师怎样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于倾听,教师必须要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必须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必须研究教材,把握目标定位。这样才能对所有的“可能”加以甄别、筛选。
动态生成是建立在对教材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捕捉、判断、选择、组织的意识与能力;是运用和提升教育智慧的体现。对于学生所呈现资源的可能性我们无法一一估计,也没有一定的解决“不确定”情况的方法可套用,但我想,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努力的倾听、理智地对待每一个课堂生成的学生资源,方可推进教学和促进教学的“过程生成”。
第四,加强实践的反思, 培育教学智慧
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自身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善于反思、经验丰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共享源,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常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再以高超的教学智慧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艺术形成的必然逻辑。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智慧、缺少灵气、只会照搬教条的教师,他能够科学地预设并艺术地生成。实践也好、反思亦罢、理论也好、经验亦罢,如果不以培育和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旨归,终究是缺少方向,至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
如果有了这样的教学底蕴的积淀,课堂上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成因素,我们就能泰然地迎接,并加以智慧的推进,我们就能果断地放弃预设的教学程序,巧抓生成契机,从而迎来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等三角形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轴对称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实数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次函数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要点Unit 10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