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3后的分析:“使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这里的“才华”指自己精神和灵魂所寄托的一切。对于献身于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所在)
事例4、5后的分析: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所有这些分析和议论,就如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4、本文的语言是十分严密准确的,这也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这个标题“高贵”能不能换成“高尚“?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5、的确,人的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还含盖了丰富的内涵——精神的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纯真的追求。作家周国平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其实,“灵魂的高贵”还有很多的内涵——比如对工作对事业的追求、责任心、对别人的爱心、一种坚强不屈的毅力等等很多方面。那就让我们以鲜活的事例,形象地阐释“灵魂的高贵”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刚才几位同学举的都是名人的例子,其实作者在开头就说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平凡人身上也会有“动人的光彩”)
拓展延伸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了自己对高贵的灵魂的多种理解,作为教师,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位不能算是同行的“老师”,他是一名到贵州贫穷山区支教的志愿者,2004年公众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
(播放颁奖实录)
他的事例介绍之后,就以颁奖辞作为对他的分析吧。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一年里,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是的,每看一次徐本禹的故事,我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留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他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的灵魂是高尚的。与他相比,我很汗颜,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灵魂高贵的神,而我只是一位普通的俗人,但是我一定会以他为榜样,在三尺讲台上展现高贵!
五、作业和小结
1、至此,我们逐渐形成了对高贵灵魂的认识,那就是人们身上闪现的“真善美”的东西。今天的作业就是整理课上的发言,动笔写一写,使之形成文字,为周国平补充一段话,既要有简明扼要的事例又要有准确得当的分析,能够有力地证明本文的论点。同学们可以就用你们自己所举的例子,也可以用韩冰、徐本禹的事例。老师等着欣赏你们精美的文字啊。
2、最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重新品读作者表达观点的句子,并希望今天这堂课,同学们不单把文章当作是知识的学习,还要作为纯净人格操守的读本;不单用脑子去学,还要用心去学,争取做一名灵魂高尚的人!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心灵的追求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后记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实录3(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实录4(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1(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公开课教案2(扬州市优质课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