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例7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例8引用的诗词名句开篇,在为读者展示中华诗词文化的浩瀚精深、优美奇瑰的风景的同时,昭示了一个主题:读诗,要善于“留一点空白”,才能品出个中的韵味。
例7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例8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情到碧霄。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一点空白,为人们渲染出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会有青冢空留,遐思不断。(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拣尽空白 终见风景》)
五、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例9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例9 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 怎样?是任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 珠?……大凡成功之士都会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2006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六、破“旧”开篇,反衬主题
所谓破“旧”,就是用逆向思维,从新的角度打破旧有的思想观念,提出新的思想观念。破“旧”开篇,就是先写出旧有的思想观念,然后否定它,并提出新的思想观念,从而反衬主题的正确。例10先写出刘禹锡的观点“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然后否定它,并提出作者新的观点“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从而反衬了主题的正确,令人耳目一新。
例10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毅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2006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走与停》)
七、比兴开篇,烘托主题。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高考作文也可借他物比兴,作为开篇之法。当然,所用的他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的联系。例11从自然界写起,由物及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这里的“比兴”与“所咏之辞” ——“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是相吻合的,从而烘托了主题。
例11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桠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2006年全国卷一高考满分作文《给自己一方天空》)
总之,采用怎样的文章开头,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总原则是用上好的开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材料更新颖,语言更生动。
Tag:写作辅导,写作教学,语文学习 - 写作辅导
- 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
- › 高考满分作文十种 “凤头”范例
- › 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