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研究史简历
一、1606年,荷兰的范.赫尔蒙特(J.B.van.Helmont,1577-1644)的柳条试验:16—169.3,200-0.2,他认为:柳树所增加的153磅是从水中得来的。评价:他的实验是正确的,可惜结论的错误的。
二、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特(J.Woodward,1665—1728)用雨水、河水、山泉水以及加了土的水培养薄荷,发现植物在加土的水中生长远比单纯的水中好,据此他认为,构成植物体的物质除水外,还有土中的一些特殊物质。
三、1774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的钟罩实验:他在加氧化汞是发氧气,将薄荷枝条和蜡烛、小鼠放在密闭的钟罩内,蜡烛不会熄灭,小鼠不会窒息而死。
四、1799年,荷兰的英根豪茨(J.Ingen Housz,1730—1799)在英国继续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植物只有在日光下才能放氧,而且仅限于绿色部分,在黑暗中则放出二氧化碳。他还发现植物所含的碳大部分来自空气。
五、瑞士的塞尼比(J.Senebier,1742—1809)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证明了植物在放氧的同时,伴以二氧化碳的吸收,并认为二氧化碳的吸收与营养有关。
六、1804年,瑞士的索修尔(T.de Saussure,1767—1845)用精确的定量分析证明了水和二氧化碳是同时被植物同化的。并发现同化二氧化碳的体积几乎等于它所释放的氧的体积。此外,他还提出了植物生长需要来自土壤中的灰分的观点,认为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类而不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氮。
七、19世纪初期,“活力论”、“腐植质论”盛行,使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中断了20多年。
八、1840年,德国的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的矿物质营养说:所有的植物都只能从土壤中吸取无机矿物质,并且也只有无机物质才能供给植物以原始材料,而由植物死后形成的腐植质则不能直接为植物所用。并指出植物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过剩部分(这显然是错误的)。
九、1864年,萨克斯,发明了测光合作用强度的“气泡计量法”、“半叶法”,发现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或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质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并第一次确定了光合作用的总公式。
十、1860年,季米里亚捷夫,根据物理原理设计了精密的仪器,发现红光是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线,从而确定了叶子的绿色就是适应这种功能的结果。
十一、1868年,萨克斯,用实验证明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
十二、1882年,恩格尔曼,用丝藻—好氧性细菌实验体系,研究并比较了光合作用叶绿素吸收光谱曲线,证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就是叶绿素所吸收的光。
十三、1937年,英国的希尔(R.Hill,1899—)对叶组织匀浆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出绿叶的呼吸颗粒和光合颗粒(叶绿体)
原文链接:http://www.kuaixue5.com/shengwu/ZiLiao/73.html
Tag:高中生物资料,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高中生物教案,高中学习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资料
-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
- ›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
-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