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东山中学高二下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正文

东山中学高二下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01-15 00:04:2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291
概要: 概要:E、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很强,因此语文课的终极关怀是多培养作家。13、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D、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4、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1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好在哪里,含义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酒婆冯骥才首善街有
东山中学高二下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E、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很强,因此语文课的终极关怀是多培养作家。

  13、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

  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D、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4、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好在哪里,含义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泡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www.kuaixue5.com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有改动)

  16、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5分)

  18、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它的艺术价值。(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杜甫在夔州

  ①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②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安徽高二下册语文质检试卷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