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剡(shàn)溪渌(lù)水澹澹(dàn)云霓(ní)
B.訇(hōng)然鸾(luán)鸟满襟(jīn)惊悸(jì)
C.否(pǐ) 泰还酹(lèi)渚(zǔ)清荡漾(yàng)
D.纶(guān)巾初霁(jì)凝噎(yē)天台(t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扉暮霭秋暝夙寐夜兴B.苍海阑干故垒豆蔻词工
C.飘零苍陌仓皇羽扇冠巾D.黍离嫠妇樯橹舞谢歌台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恨晨光之熹微(微明,天还未大亮)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安的样子)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仙境)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C.臣之辛苦D.实为狼狈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
6.下列文言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C.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D.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企业脱颖而出。
B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C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D.香港的机缘是那种聚沙成塔的机缘,很多很多相遇积累起来,最后成就一宗。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断培养抗寒的品种,克服和改造低温、秋旱、风大等不利因素,把我省广阔富饶的亚热带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B.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主动给乘客车票及主动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C.本片主要演员有古月、卢奇、孙飞虎、刘锡田、谢伟才、孙雏民、傅学诚等演员担纲主演。
D.由于经济的迅猛增长,使中国实际上已经挤掉了美国,成为本次釜山APEC(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二、现代文小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梨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9、 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10、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 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天城中学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