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上就要升入初三的同学和家长们就非常关心明年的中考会是什么情况?我们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来迎接中考?
要想明确明年的中考方向和我们现在努力学习的方向,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北京市近几年的中考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下面我就想把从07年到2010年这四年的数学中考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为什么是这4年呢?因为北京市在这4年里面,用了所谓课标卷在全市进行统一考试,这个课标卷和以前的考试有比较大的差别,这4年的考试我们分析从什么角度分析呢?我想说得简单一点,所以想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我们想看一看这几年北京市的数学中考都考了些什么?
当然,有很多具体的章节,有很多知识点,在这里我不分析了,我想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这几年北京市中考试卷内,初一、初二的知识点和初三的知识点考了有多少?
从2007年到现在4年,每年初一、初二的知识点考核的差不多都在60%,62%,63%左右,而初三的知识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只出现25%上下,当然还有一些试题,它就不容易区分是哪个年级的了,根据上述情况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这几年的中考的内容,数学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初一、初二的知识大概是62%左右,初三的是25%左右。换句话说,这个肯定是一个稳定的要求,不用我多说,2011年也不会脱离这个水平。
第二、从这些年北京数学中考试卷里各学段分值比例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在我们中考试卷中初一、初二的知识考核点占到了60%多,2/3,而初三的知识内容1/3不到,在过去,2007年以前,我们做中考复习的时候,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说初三的数学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是中考的重点。”现在这句话要改了,比如说过去的考试最后几道题,总是以二次函数、圆、相似形这些内容为主。但是近四年以来,中考试题的难度、内容明显降低了很多,特别是圆和相似形。
从这两点看,我觉得有些分析大家可以自己做,首先是试题难度变化不会太大。其次知识点考核重点内容是哪些?能有什么结论?值得家长、同学大家自己去考核。
第二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现在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很高,但是更重要更突出的一点是:注重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所得到的一些数学素质的培养更重要,这一点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按照教材,按照课标是努力贯彻了,但是在中考试卷中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试卷中是要努力体现国家所颁布的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这几年的中考试卷从另外一个角度,从能力考核的角度,刚才咱们说的是知识点的考核,现在从能力角度的考核来看看咱们的中考已经考过一些什么,和将来会考一些什么?
第三、这些年北京中考试题考了一些什么?有考察了学生哪些能力?
第一、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在试卷中除了选择填空中一些简单计算之外,直接的计算题如说数的计算,解方程,代数求值,三道题不变,15分。还有两道是放在一些需要理解题意的前提下进行计算的,一道是列方程解决问题,还有一道统计题,这两种计算对同学的要求都是要求你计算很准确,比如前15分,大家都得分,你丢1分,不行,计算能力要强。
但是更重要的一般体现在哪儿呢?23或者24题,一元二次方程或者二次函数题,在这个题里面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计算,一个二次函数一个二次方程它的系数里面含有字母,但是又要进行一些计算,这种含有字母的计算就要求比较高了,而在这里这些题目当中如果这个计算关你没有过去,有一个地方符号错了,数错了,整个这道题的后面,无论你会不会做,1分没有,这样在中考试卷中计算就出现在这几个地方,而同学们平常计算就往往是他们爱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不注意的一个问题,只要在考试卷子当中发现计算错误了,往往很轻描淡写一句话,这我不该错,这我粗心了,这我没看清楚,言下之意就是没问题,结果等到下次,不是在同样的地方,别的地方又出来了,如果偶然一两次我们可以用粗心,用没看清来表示,如果次数多了,这就是问题了,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个能力问题和习惯问题。
第二、关于论证能力,证明题的能力,在中考试卷中,现在有固定不变的三道题,一道简单的三角形证明题,一道简单的四边形论证,还有一道圆的证明。
第三、关于归纳,猜测,这样的题目现在每年都有,比如说一些数据找出它的规律来,判断出第N个数据的结果,像这样的题目,一般来说有的直接给数据,有的没有给数据,需要你自己找,最后找规律的时候都不会,最简单一个,猜,猜个答案,当然猜也得有一定的依据,完全胡猜也可以,但是离正确答案太远。猜了以后,归纳,而这种归纳的能力是很不容易的,在我们平常学习中是不大能碰得到。
第四、操作能力和画图能力,什么叫操作?动手叠纸、旋转、翻过来这种能力。什么是画图能力?一道题我不会做了,我想重新画个图,无论是函数题还是几何题,重新画图,或者一拿上来图就是完整的,非常复杂,看着乱,我想好好做,我把它拆开一点一点做,这种能力现在在试卷当中明显有,靠着在试卷里面解决来不及,每年都有叠纸的题,你说考试的时候叠纸,时间不允许,而且弄不好看着是作bi,只有靠什么呢?平时培养这种能力,该动手的动手,该画的画,培养出一种空间想像能力,考试的时候才能起作用。
第五个、我把它叫做阅读分析能力,阅读谁都会读,但是能不能读得好是个问题,比如最后一道题,今年最后一道题是三角形的问题,去年是一次函数的题,这种题如果你读完了,没有读懂,这个题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办。而要想读懂,平时就得培养在读题过程当中逐字逐句找到每个字,每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它背后藏着的条件,把它挖掘出来,由这个条件继续发挥,再继续去找,这样的能力要靠平时培养。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告诉你Y=X+1,它是一次函数,别的我什么都不说,你会跟我说一些什么?同学就会问,你问什么?我什么都不问,就给你这个,你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为什么呢?在我们中考里面这样的题目百分之百要出的,给你一个式子,什么都不问,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分析能力。
- 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
- › 北京2017小升初英语分班考试知识总结
- › 北京2017初三期末语文题:默写名著阅读
- › 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九)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八)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七)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六)
- › 北京2017小升初 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五)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四)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三)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二)
- › 北京2017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题(十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北京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7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