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语文试题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正文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10-18 22:10: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一语文试题   阅读:8537
概要: 概要: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12.修改语病。(4分)(1)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沈阳的城市特色。(2)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沈阳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运会服务。(1)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名著。(2)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运会服务的愿望。(答案供参考,不惟一) www.kuaixue5.com 13.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3分)(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2),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3)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4)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5)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甲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12.修改语病。(4分)

  (1)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沈阳的城市特色。

  (2)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沈阳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运会服务。

  (1)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名著。

  (2)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运会服务的愿望。(答案供参考,不惟一)

www.kuaixue5.com

  13.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风正一帆悬

  (2)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

  (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甲光向日金鳞开

  (6)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

  (7)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8)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

  (9)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场面的句子是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0)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抒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愁楚。(马致远《天净沙》)断肠人在天涯

  (1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刘禹锡《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4~18 题。(17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6分)

  ⑴可爱者甚 ⑵清涟而不妖

  ⑶香远清   ⑷亭净植

  ⑸陶后有闻  ⑹宜乎众矣

  ⑴多  ⑵洗涤  ⑶更加  ⑷竖立  ⑸少  ⑹当然

www.kuaixue5.com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⑴(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分。划线处各1分)

  ⑵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分。划线处各1分)

  16.作者从      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3分)

  17.短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2分)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各1分)

  1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2分)

  答: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9~21 题。(9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4分)

  ①征求不  ②东征西讨

  ③致灭亡  ④惟清净

  20.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词)(3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21.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19.①停止;②向东;③于是,就;④仅,只(共4分,各1分)

  20.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3分)

  21.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有安居乐业即得分)

www.kuaixue5.com

  (三)阅读下面记叙文,按要求回答22 ~28 题。(24分)

  卖白菜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阳光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