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公文写作工作报告报告写作指导会议报告格式» 正文

会议报告格式

[03-29 00:18: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报告写作指导   阅读:8794
概要: 概要: 7.闭幕词。闭幕词的基本格式是:开头,用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会议在什么情况下圆满结束;主体,对会议情况作简要概述与评价,重点阐述大会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收获及其意义;结尾,提出要求和希望,发出号召,并郑重宣布大会胜利闭幕。拟写闭幕词,应做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三、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 报告稿拟写是一个由多种层次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过程。受报告稿形成规律的制约,这一工作过程由若干密切相关、紧密互连的具体工作步骤构成。每一工作步骤都具有特定的具体内容和特定的功能。这些工作步骤的总体,就是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拟稿人正确认识并认真遵循这一程序,是提高报告质量并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用所必需的。报告稿写作的一般程序分为:准备、占有材料、确立主题、拟写提纲、草拟报告稿、修改报告稿、审定报告稿七个阶段。 (一)准备:明确报告稿的目的与要求 报告稿目的与要求不仅决定着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而且决定着表达方式的确定与文体的选择。离开了目的与要求,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就失去了依据;表达方式与文种的选择也失去了
会议报告格式,标签:报告指导,http://www.kuaixue5.com

      7.闭幕词。闭幕词的基本格式是:开头,用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会议在什么情况下圆满结束;主体,对会议情况作简要概述与评价,重点阐述大会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收获及其意义;结尾,提出要求和希望,发出号召,并郑重宣布大会胜利闭幕。拟写闭幕词,应做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三、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

      报告稿拟写是一个由多种层次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过程。受报告稿形成规律的制约,这一工作过程由若干密切相关、紧密互连的具体工作步骤构成。每一工作步骤都具有特定的具体内容和特定的功能。这些工作步骤的总体,就是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拟稿人正确认识并认真遵循这一程序,是提高报告质量并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用所必需的。报告稿写作的一般程序分为:准备、占有材料、确立主题、拟写提纲、草拟报告稿、修改报告稿、审定报告稿七个阶段。

   (一)准备:明确报告稿的目的与要求

    报告稿目的与要求不仅决定着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而且决定着表达方式的确定与文体的选择。离开了目的与要求,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就失去了依据;表达方式与文种的选择也失去了意义;报告稿自身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目的与要求要用简练而明确的语言在报告稿中直接加以表达,明确目的与要求,不仅仅要求撰稿人对这些目的和要求心领神会,同时,还包括对其进行系统、周密的整理,以备“言传”。

    (二)占有材料

      所谓占有材料,就是指拟稿人根据拟写报告稿的目的与需要,从各个方面搜集、摄取,最后写入报告稿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

      材料在报告稿拟写中占有重要地位。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同时又是在报告稿中表现主题的支柱,一些主要旨在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报告稿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内容就是由经过系统整理的材料构成的。

   作为一种思想或观念的报告稿,其主题是由单位、部门领导授意给拟稿人的,但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对客观事实或有关理论观点做出概括加工的过程,而拟稿人对领导授意的正确理解和进一步确定化,也必须以充分了解有关事实或理论观点作为前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就不会有主题的确立,至少主题的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可能会失去保障。占有材料就是指拟稿人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筛选,获得有用材料的过程。因此,收集材料是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收集材料,要力求“多得”。所谓“多得”,就是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材料要全面搜集,即要:

   不分古今。既要历史材料,又要现实材料。因为前者可供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线索;后者则对解决眼前问题有直接针对性或直接应用性。

   不分正反。既要正面材料,又要反面材料。因为前者有助于从正面说明情况,讲清道理,以先进经验、典型事例指导工作;后者则是克服偏离正确方向,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根据。

   不分粗细。既要概括的、反映全面的材料,又要具体的、反映局部甚至是细节的材料。因为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最便于使人们认识事物的全貌。

   要想做到“多得”,必须掌握材料的来源。

   报告稿拟写所需要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保存在机关文件室、档案室、情报资料室、图书室等部门的有关文件、档案、图书、报刊、情报资料等;二是拟稿人亲自动手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际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其中,来自第一方面的材料量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但可靠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只有参考价值。来自第二方面的材料,量不大,范围特定,但可靠性强,针对性也较强。在实际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应充分综合利用这些材料来源,不可偏废。

    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对收集来的各种材料进行辨别,选取其中可供使用的部分。筛选材料的主要原则是服从拟写报告稿目的和表现主题的需要。与报告稿目的和表现主题有关,并能有力地说明、突出主题者,就要保留;相反,和报告稿目的、表现主题无关,无助于说明、突出主题的,就要舍去。经过筛选被选取的材料还应具有真实准确性、典型性和现实有效性。

    要把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材料本身是对确有其事的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确凿的反映,不容许有虚假的成分,因为报告稿中的材料常成为听报告者开展工作活动、处理具体事物的依据,稍有虚假,轻则使报告稿失去说服力,使听报告者不能正确理解报告主题,重则会直接导致工作失误乃至失败。

    要掌握鉴别材料的科学方法。如分析法,可以通过对材料中的有关情况及其叙述方法进行逻辑分析,从有违矛盾律(前后自相矛盾)、有悖情理和对关键部分笼统含糊的表述中发现问题。对比法也能在对反映同一情况的多种材料的对比中找出疑点。当然,通过亲自调查去核实材料中的记载,更是辨别真伪的有效途径。在实际鉴别工作中,分析、对比、调查等方法往往需要结合运用。

    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典型,是指材料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表象”,而是一般的、必然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真相”。否则即便材料是真实的,也没有使用价值。因为,报告稿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事物,而社会事物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要从这些表现中抽取一些片断作为事物某一性质的例证,是不困难的,但如果这些片断不代表事物的本质,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时,它不仅没有真正的说服力,相反会使人们迷惑不解,甚至会使受众误入歧途,将偶然、个别的“表象”当作事物的本质。如果据此事制定政策,难免会使工作归于失败。

    要注意材料的现实有效性。材料本身应对说明、解决现实问题有实际意义,以增强报告稿的说服力。时过境迁的“陈谷子”“烂芝麻”既难以激起人们的兴趣去思考,又无助于从中得出有力的结论。其结果只能是正确的主题得不到有效表现,问题的解决也自然受到妨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报告写作指导报告指导工作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上一篇:研究报告的格式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