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 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3、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三峡工程面临的问题
三峡水库的移民安置、水污染防治、文化遗产保护、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世纪课题。
1、根据三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三峡工程 175 米水位淹没涉及库区 20 个区县, 277 个乡镇,淹没陆域面积 632 平方公里。涉及 2 座城市、 11 座县城、 116 个集镇, 1 629 家工矿企业,耕园地 36.30 万亩,城乡人口 84.75 万人,各类房屋 3 473.15 万平方米,以及交通、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设施。移民补偿静态资金总额为 400 亿元。经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移民规划总任务是:搬迁城乡总人口 113 万人,还建各类房屋 3 687.75 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 1 629 家,以及交通、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项目复建。其中, 12 区县 135 米水位线下计划搬迁城乡移民 38.25 万人,还建各类房屋 1 635.52 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 820 家,以及交通、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项目复建。 20xx 年 12 月底,全库区累计完成移民项目动态投资 347.16 亿元,折算静态投资为 265.80 亿元。完成搬迁城乡移民 72.16 万人,建设各类房屋 3 237 万平方米;完成工矿企业搬迁 1 065 家;完成专业项目复建任务占规划任务的 75.43 %。其中, 135 米水位线下已累计完成搬迁城乡移民 41.27 万人,还建各类房屋 1 669.81 万平方米,完成工矿企业搬迁 820 家,专业项目复建已基本完成、功能已恢复。
2、 三峡库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面源、点源、流动源和固体废物等。面源(主要污染源)主要是水土流失、农田(化肥、农药)排水等;点原主要是沿江工业、生活排污口;流动源主要是长江中的船舶污水和垃圾;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目前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是影响长江水质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败物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浓度增加。长江干流每到汛期水质浑浊,虽然流量比枯水期大得多,但以上物质浓度较枯水期明显增大,这就是因面源污染而造成。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库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岸边随意堆放,处理率低。三峡首期蓄水成库后,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
3、在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已发现文物点1208 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包括各种结构的古建筑215处,石刻造像123处,桥梁及其他103处;地下文物767处,包括古遗址460处,古墓葬(墓群)307处,地下文物的埋葬总量达2200余万平方米。这些文物点包括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4、5处文物遗存正在申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三峡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1995至1990年平均年输沙量5.21亿吨,平均含沙量1.19千克每立方米。水库建成后,上游水位抬高,流速减慢,必然要发生水库泥沙淤积。
三峡库区人民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还处于很不发达的状况中,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又对三峡人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农民的土地很大部分被淹掉了,落后的工矿企业为了不给库区水质遭带来污染,对被关闭了,很多工人都失业了。我们十分关注三峡库区人民的生活情况,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宜昌市文化局,三峡建设杂志社,秭归县文化馆和奉节县县志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也前往三峡示范性移民村——银杏沱村,乡村干部和村民们了解了三峡移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我们还进入到三峡工地施工现场,体验工人们的艰辛劳动,认识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秭归县文化馆,我们除了了解到秭归的文化部门为保护其民间文化遗产所做的大量工作,也不可避免的谈到了库区移民的生活问题。秭归县县城居民的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县城是新建的,老县城已经完全被淹没了。新县城已经城市化了,居民们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来买房,再加上政府的补贴,每户人家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县城中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可以做一些能够养家糊口的生意。对于秭归县城居民而言,三峡移民是他们迅速享受到了城市化的高品质生活,给了他们一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机会。对上班族来说,生活或许并未改变多少,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失去土地和产业结构的改变,使旧的生活方式完全被改变了,但现在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
Tag: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 › 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 › 导游词三峡工程导游词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