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实录»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3.第四段跟第二、三段的论述有什么不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四分钟以后)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师:(高兴)同学们有两种意见,还有第三种吗?生:(摇头)师: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师:文章第二、三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生:总分关系。师:从结构上看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又是什么关系?生: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师:是什么论据?生1:是事实论据。第二段举强大的队伍却攻不下一个小城的事例。生2:第三段举拥有优越的“地利”的队伍而不能守住城的事例。师:对,第二段以占天时的队伍不能攻克占地利的队伍为例,攻城的队伍攻势强大,从哪句话看出?生:“环而攻之”。师:哪里说明守城的队伍城小而难守?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师:为什么战斗会弱者胜,强者败?生:是“天时不如地利”。师:这是“地利”比“天时”重要,从而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正确性。第三段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一方终不能守城为例,哪些语句表现守城一方拥有优越的“地利”条件?生:“城高、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3.第四段跟第二、三段的论述有什么不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
  (四人一组讨论,四分钟以后)
  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高兴)同学们有两种意见,还有第三种吗?
  生:(摇头)
  师: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文章第二、三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生:总分关系。
  师:从结构上看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又是什么关系?
  生: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师:是什么论据?
  生1:是事实论据。第二段举强大的队伍却攻不下一个小城的事例。
  生2:第三段举拥有优越的“地利”的队伍而不能守住城的事例。
  师:对,第二段以占天时的队伍不能攻克占地利的队伍为例,攻城的队伍攻势强大,从哪句话看出?
  生:“环而攻之”。
  师:哪里说明守城的队伍城小而难守?
  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师:为什么战斗会弱者胜,强者败?
  生:是“天时不如地利”。
  师:这是“地利”比“天时”重要,从而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正确性。第三段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一方终不能守城为例,哪些语句表现守城一方拥有优越的“地利”条件?
  生:“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
  师:但结果弃城而逃,为什么?
  生:是“地利不如人和”。
  师:是内部不“和”啊!这就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的正确性。“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中哪个更为重要?
  生:人和。
  师:第四段跟第二、三段的论述有什么不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生:第二、三段是举例论证,第四段是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本文的主旨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好,概括得很准确。第四段首先总结上文,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然后得出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把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演示)(一)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论证
  (三)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总结,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层层推进
  (本环节清晰体现了文章论述思路以及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关系,水到渠成理清文章的结构。)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1: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运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掌声)
  生2:我知道了写议论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更能突出中心论点,文章
  更有说服力。(掌声)
  生3:我懂得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懂得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掌声)
  师:你们棒极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小结: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堂上练习:(演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正如本文所说,。
  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你能结合现实生活再举例子吗?
  生1: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可以说失道寡助啊!(掌声)
  生2:陈水扁高唱台独论调,遭到中华子孙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真是失道寡助!(掌声)
  师:讲得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不少。请记住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能再举一个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例子吗?
  生1:我们班取得学校运动会出场式第一名,这是人和的具体表现。
  生2: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将取得比雅典奥运会更好的成绩。
  师:真聪明!,大家做到融会贯通了。古诗文是知识的大宝库,有取之不尽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古文,弘扬中华文化。现在,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
  (点评:教师自拟例句为引子,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谈体会,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生齐读课文。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布置作业(演示。发练习卷。铃响,下课。)
  (总评: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从传授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善于倾听课堂方方面面的声音,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探究问题,提升自我,逐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还善于把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加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大知识的容量,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因此效率很高。整节课既进行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思维、技能的训练,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几方面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韩军《登高》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