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沂水春风》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沂水春风》课堂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熟读“点!尔何如?”至“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品味“暮春咏归图”。要求: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咏读古文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要是不忘准确朗读。(学生自由诵读,老师巡视)师:大家读书的声音如同曾皙的鼓瑟声,渐渐稀疏了,可能都以认真品读过了。下面请一位男生来读一下这个部分。(男生朗读)。师:他读得怎样?谁来点评一下?生:我觉得语速、语调都符合要求。但他把“夫子喟(kuì)然叹曰读成(weì)然了。读音不准。师:你的听读很仔细,上课很认真。请你再朗读一遍好吗?(生读,较成功,获得掌声。)师: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这幅“暮春咏归图”,我数了一下,这一节总共只有27个字。请同学们把这一节改写成现代散文,字数100字左右,要求有人物、景物、情节。(学生按照要求,在练笔本上改写,老师在前后巡视,时间大约7分钟。)师:我看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好了,我们请一位女生先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 生:暮春三月,春暖花开,春风拂面,让人有一种想出去
《沂水春风》课堂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熟读“点!尔何如?”至“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品味“暮春咏归图”。

要求: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咏读古文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要是不忘准确朗读。

(学生自由诵读,老师巡视)

师:大家读书的声音如同曾皙的鼓瑟声,渐渐稀疏了,可能都以认真品读过了。下面请一位男生来读一下这个部分。(男生朗读)。

师:他读得怎样?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语速、语调都符合要求。但他把“夫子喟(kuì)然叹曰读成(weì)然了。读音不准。

师:你的听读很仔细,上课很认真。请你再朗读一遍好吗?

(生读,较成功,获得掌声。)

师: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这幅“暮春咏归图”,我数了一下,这一节总共只有27个字。请同学们把这一节改写成现代散文,字数100字左右,要求有人物、景物、情节。

(学生按照要求,在练笔本上改写,老师在前后巡视,时间大约7分钟。)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好了,我们请一位女生先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

 生:暮春三月,春暖花开,春风拂面,让人有一种想出去踏青的感觉。我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穿上刚刚做好的整洁漂亮的春装,约上五六个知己,再带上六七个少年弟子。大家一起来到郊外,感受美丽的春光。沂水河已经开冻,河水清澈,水温宜人。我们一时兴起,纷纷到河水中洗浴一番,让自己在春天里容光焕发。然后又到舞雩台上沐着春风,祭拜天地,经受一场心灵的洗礼。最后,大家一起唱着歌回家了。

师:有人物、景物、情节,语言优美,文采飞扬,善于想象,像似一个小作家了。可能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吧?

生:老师猜得很准,我是学校文学社的。

师:哦,真巧,为你的才情,也为老师猜得准确鼓掌!再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阳光明媚,春风吹拂。我们穿上崭新的春装,邀上五六个青年朋友,带上六七个少年,一起来到沂水河边,用春天洁净的水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来到舞雩台上,吹着阵阵春风,咏着首首诗词,感受春天蓬勃的时节。我们一直玩到夕阳西下,然后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去了!

师:既符合写作要求,又有联想创新,得体得法,你描写的情景令人向往。

师:经过品读和改写后,我们一起来探究。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为何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生:我觉得曾皙的志向体现了礼乐治国的理想。而礼乐治国是孔子一生的梦想,所以孔子才会深深感叹,赞同曾皙的志向。

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如果没有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幸福,沂水春风的美丽场景就不可能出现,学生与老师也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去沐浴春风,咏唱歌谣。曾皙的志向体现了治国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才会深深赞同。

师:你的解读贴近文本,也符合孔子一贯的治国策略,很有见地。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当然,文本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定论,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有理,都可以。还有谁能说一说呢?

生: 我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隐士的人生境界。

师:你的说法富有新意,能具体展开吗?

生: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入世,为政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表示想要追求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官了。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的志向,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符合“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话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