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关雎》教学实录» 正文

《关雎》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 来,同学们再表现一下。开始读—— (生齐读。) 师:可以听得出,有些同学已经注意刚讲过的朗读技巧了,也努力地在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但还有一些同学表现得不太好。看来朗读也是要下功夫练习的。课后同学们还要好好琢磨,不断练习,才能朗诵得更好。 现在同学们看我投影的诗,只看右半部分。(“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君子好逑”是说小伙子看上这个姑娘了,认准了她可以给“我”当媳妇。看上了怎么办? 生1:追。 师:对,看上了就追呗。“寤寐求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仅要追求,而且是日夜追求。追到了没? 生2:没有。 师:没追到,小伙子“辗转反侧”睡不着,或者在想办法。再往下看,“琴瑟友之”,好上了,就像现代社会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坐在河边,弹着吉它,唱着歌。最后呢,“钟鼓乐之”,敲钟打鼓,这是很热闹的场面,意味着什么? 生3:好像是结婚的场面。 师:对,就是敲钟打鼓,热热闹闹把那姑娘娶回来了。 这时候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楚了。先是看上了,“君子好逑”;看上了就追,“
《关雎》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来,同学们再表现一下。开始读——
    (生齐读。)
    师:可以听得出,有些同学已经注意刚讲过的朗读技巧了,也努力地在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但还有一些同学表现得不太好。看来朗读也是要下功夫练习的。课后同学们还要好好琢磨,不断练习,才能朗诵得更好。
    现在同学们看我投影的诗,只看右半部分。(“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君子好逑”是说小伙子看上这个姑娘了,认准了她可以给“我”当媳妇。看上了怎么办?
    生1:追。
    师:对,看上了就追呗。“寤寐求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仅要追求,而且是日夜追求。追到了没?
    生2:没有。
    师:没追到,小伙子“辗转反侧”睡不着,或者在想办法。再往下看,“琴瑟友之”,好上了,就像现代社会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坐在河边,弹着吉它,唱着歌。最后呢,“钟鼓乐之”,敲钟打鼓,这是很热闹的场面,意味着什么?
    生3:好像是结婚的场面。
    师:对,就是敲钟打鼓,热热闹闹把那姑娘娶回来了。
    这时候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楚了。先是看上了,“君子好逑”;看上了就追,“寤寐求之”;没追到睡不着,“辗转反侧”;经过努力追上了,开始谈恋爱了,“琴瑟友之”;终于把她娶回家了,“钟鼓乐之”。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
    (师板书:“赋”、“记叙”。)
    师:我们单看后面几句,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之后再看前面这几句:“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四句一样的,就中间加了一句“悠哉悠哉”,这需要记吗?看一眼就记住了。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右半部分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记住了。
    先记住了后半部分,我们再来看前半部分。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关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和它后面的“窈窕淑女”等有什么关系?
    (生沉默。)
    师:我再举个例子,“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红,太阳升”和“毛泽东”有什么关系?
    生1:好像是比喻……
    师:我再举个例子,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本班学生),这是什么关系?
    生(大笑):就是比喻,把海正卿比作星星了。
    (师板书:“比”、“比喻”。)
    师:对,首先就是比的关系。比就是比喻,就像我刚才把毛泽东比喻为红太阳了。在这首诗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一层关系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它还有另外一层关系。
    (师板书:“兴”、“引发”。)
    师:兴,就是引出或引发的意思。就是为了引出下文。刚才我们说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可以理解为“比”,也可以说海正卿和星星根本不沾边,纯粹是为了引出海正卿。 这就是“兴”。看,我们今天又学了三个字:赋,比,兴。
    师(指屏幕):左面的就是为了比,为了兴,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已经记住了。后面的三句基本一样,“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只有三个字不同,“流”、“采”、“芼”。中间这一句不一样,“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左右两半都是中间一句句式不同。其余句式都一样,这叫什么呢?
    (生沉默。)
    师:初一的时候学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不闻爷娘唤女声……”这是什么手法?
    生2:反复。
    师:用两个字说,这种手法叫复沓。
    (师板书:“复沓”。)
    师:用四个字说,这叫重章叠句。明白了这些写作的手法,这首诗也就印在你脑子里了。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想想这个故事,想想结构特点,很容易背的。开始——
    (生齐背诵。)
    师:不错。为了让大家背得好,我说诗中的小伙子看上了淑女,看上了就追,没追到睡不着,后来追上了,再后来娶回家了。这些其实是我的个人理解。诗里面并没有明确地说,也许那个淑女压根就看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睡不着,想啊,想啊,最后幻想和这个姑娘好上了,幻想把她娶回家了。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齐):有。
    师:所以,对这样的诗老师不作固定的理解,完全鼓励大家有自己的理解。你们有自己的理解,开发自己的思维,比记住老师的一个答案更重要。也许有的同学要问,那到底该怎样理解?历代有好多的人在研究,也没有人给它下一个定论,到底是追上了还是没追上?如果是追上了,那固然是“乐”。
    (师板书:“乐”。)
    师:如果没追上,那就有点“哀”。
    (师板书:“哀”。)
    师:孔子评价这首诗是“乐而不yin,哀而不伤”。
    (师板书:“乐而不yin,哀而不伤”。)
    师:可能孔子也在揣摩,如果追上了,值得乐,但一切都有节制,在礼法范围之内,这就是乐而不yin。如果没追上,也没有寻死觅活,这就是哀而不伤。也许孔子就在借这首诗而教化大家,所有人都应该乐而不yin,哀而不伤。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据说原本从西周初年流传下来的诗有好几千首,到了孔子手中,他选了最好的305首,编了第一本诗集,叫《诗》,就是现在的《诗经》了。在这305首中,孔子又把最好的一首放在最前面,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关雎》,这就给后世好多人留下了悬念,大家都在想,孔子为什么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了首位?他有什么用意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