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上中班的时候(4~5岁),则运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通过阅读小故事根据体会作画,依据孩子的生活体 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通过各种角度观察对象,并描绘出自己的感觉。
在幼儿上大班时(5~6岁)时,则转变为采用不同纸质或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游戏表现,加深幼儿对材料和形状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构思故事作画,扩展游戏范围,并以此作为表达的题材,描绘自己热衷欣赏的事物。
图片六:小班蜡笔画:“我” 蔡翰森(四岁) 图片七:中班版画:“海底世界” 曾旻(五岁) 图片八:大班线描画:“骑自行车的人” 丁若凡(六岁)
四、采用多层次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激发每一个幼儿的绘画激情。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应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鼓励幼儿获得的成功和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学生抱有殷切希望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变好;当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时,学生也往往会越变越坏。如果教师对
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会增强幼儿的绘画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例如:在评价“海底世界”绘画作品时,看到了一张看上去很糟糕的作业,上面画满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小朋友们都看不懂。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这张画和别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用了很多种颜色来画海水,他真了不起,说完,教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教师的及时引导防止了一颗幼嫩的心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在短时间内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表现出思维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
每一位智力健全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画家,但这需要我们的循循善诱。研究实验证明,构建一种能优化组合家庭、学校、社会及自然多层绘画环境,运用融电教、语言、社会、音乐、绘画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手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课程,采用多层次的评价和激励措施的绘画教育体系,是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的较佳的方法之一。
- 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 › 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