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集体学习会超越个体学习,创造一个获得知识的集合体。集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成为更强大的个体。
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但集体学习具有与个体学习不一样的品质,通过集体内部的比较、讨论、修正等途径可以使个体达到独自学习不能达到的意义。如在集体绘画小区建设时,每个儿童必须考虑自己画的建筑与别人画的建筑是否比例协调,分布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有益于解决认知冲突的社会交往,而这是在儿童与物体发生交互作用时不可能产生的。
四、当今幼儿美术活动的弊端
教育本应顺应儿童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但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名美术活动的组织者,是否应该反思一个,你是如何组织美术活动,新纲要实施后的美术活动又是什么样,已经体现了幼儿美术
活动的价值吗?下面,就以我个人对美术活动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灌输法情况严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你们看×××的房子画的真好看。”“看你把画画的那么脏。”“你这只小鸟画的太小了。”“老师,我不会。”此类话在美术活动中常能听到。现到各活动室看一下幼儿的作品,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没有一点“自我”和“感觉”,形态一样,色彩一样。作为教育者是否应为自己的教育反思一下,我们是在培养画家吗?我们的范画何时才能被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发现美,感受美所代替?何时才能在幼儿的作口中了解幼儿的想法,看到幼儿的心声?
临摹,从表面上看幼儿的画面内容丰富,也能把习得的图式中画出想象画,但幼儿对物体的结构和颜色往往不甚理解,学多了画出来的画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而若是观察后作画尽管他们画面不严谨美观,但各个画面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及观察的角度和兴趣。
2、教学模式一般化、时间化
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我们能够死扣时间对其加以限定吗?绘画是幼儿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他们也需要思考,需要想象,我们能以简单的20分钟、30分钟要求他们完成吗?这就使得每次活动都是幼儿在老师引导下进入境界,最后在老师的催促下草草的收场。从而省略了重要的一环“共同评价”或许被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所代替,使得我们的教学走上了教师示范——幼儿作画——教师讲评这一模式。幼儿作完画展示在墙上后就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地方。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共同评价”,它既是本次绘画的总结,又是下次绘画的前导,不仅能培养幼儿兴趣,提高欣赏能力,更有利于促
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理解作品,读懂作品,多问幼儿,让幼儿讲画,讲出其创造意图,而不应过分追求像不像。
五、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尤其在“集体学习”问题方面提出了独特之处。在正确认识了美术活动的价值,看到了目前美术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加感受到“集体学习”这一教育理念的独特性、重要性。
通过集体学习,培养“不同的个体”正是瑞吉欧“集体学习”所追求的。这些“不同的个体”应该懂得如何去聆听、尊重和承认他人的观点,包括与自己相反的观点为,能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能通过更为复杂的方式和途径去解释和理解世界。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日本专家长坂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活动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完成我们当今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对于我们实践者来说是当务之急。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在活动的产生与准备阶段
一次美术活动的生成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源于教师的建议、主题活动的需要、儿童的讨论、或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协商的结果。不论产生于哪种方式,从根本上说,我们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确定。它不仅仅指儿童在活动中自发的表现,还包括
教师推断和引发出来的兴趣和需要,这
(1] (2] 下一页
- 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 › 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