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可以像傻瓜一样去工作,但不能为傻瓜去送命。要能认识到领导者本人的失误,有可能对本部门或者全局工作造成的损害,要敢于向领导的领导反映情况,并能及时提供补救方案。
成为工作中的干将,并培养锻炼出他人无法替代的才能
【案例】
我本科学的理工,当到乡镇工作时加工作时,镇长问我懂财务不,我说没说过;问我对计划生育政策了解清楚不,我说以前没接触过;问我懂不懂果树和蔬菜大棚的种植,我又摇头。
镇长也摇头,想了一会儿说:你先在办公室接电话吧,记记通知,喊喊人,不忙的时候就在会议室打扫卫生。
在繁乱的乡镇工作中,我开始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接电话和打扫卫生,是我开始上班的第一份具体工作。
一个有志气、有学历、有能力(当时自认为有能力,呵呵)的青年干部,从最底层的单位做最底层的工作,应该怎么样尽快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在资历、阅历比自己深的同事中脱颖而出呢?
【分析及对策】
乡镇工作繁乱复杂,没有定规,没有模式可借签。对乡镇工作,可用当时的一句顺口溜形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千线同时穿,肯定乱成蛋。”对于乡镇干部,也可用当时的一句顺口溜形容:“身穿绿大衣,腰挎BP机。张口妈个X,准是乡镇的。”这样的工作性质,这样的工作环境,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如果扬长避短,摆脱茫然尽快进入角色,开始创业之路?
优势:
1、有学历,而目前的党政机关把学历看得很重,学历的作用仅次于“后台”;
2、肯想、肯学、肯干。再难的工作也经不住人全心全意地思索、努力、学习。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3、接打电话、收发通知,是迅速认识全镇同事以及兄弟单位、上下级部门人员的最有效地方式,是及时了解县镇中心工作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全面掌握乡镇工作最宽敞的大门。
思索:
1、如果将工作的突破口定位在学通计划生育政策、学会如何种植大棚、学会如何从农民手中收来提留款,那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但也仅限于合格的乡镇干部。如果你想从最底层的乡镇逐级向上级机关调动,那就应该积累上级机关需要的才能,而上级机关人才不足时,才有可能从下级同类人才中抽调。
2、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培养能引起上级机关注意的才能。而且,这才能必须是在这个乡镇政府中,其它人不能替代的。这样的才能就是——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是进出政府各级机关最通用的通行证。
3、我是学理工的,虽然一直喜欢文学作品,但文学作品与公文写作完全是两码事,必须认真对待。
对策:
1、把80个县直机关、全镇66个行政村、6个乡镇企业、6个直属站所的办公电话,重新整理,打印成精美的表格,给镇领导人手一份。
2、制作电话记录本,并保证接打电话、收发通知,准确及时,对同事态度诚恳。
3、业余时间多看上级文件或通知用语用词,多读有关书籍,研究新闻报道写作方法,并主动帮助办公室的材料员写一些简单的文字材料。
4、了解上至中央,下到本乡镇的农村工作方法,抓住工作中心和关键,大方向坚决不能有偏,更不能有错。
效果:
一个月之后,我正在办公室低头看书,镇长过来说:“走,跟我到下面村里转转。”我欣然,这毕竟是难得出去的机会。走在村边公路上时,镇长查电话号码本,想提前给村干部打个招呼。我没等他打出电话本,就直接说出了那个村的电话号码,镇长惊讶。这一天,我们一共转了六个村,六个村的电话号,我都是张口而出。镇长特别高兴。回镇政府路上,我说,今天在这几个村里了解了蔬菜种植情况,可以写成个信息,报给县委办公室。他说;行啊,你试着写写吧。当晚,我三易其稿,次日将稿子交给镇长,他非常满意。又过几天,他悄悄拿来一份材料,对我说:“这是镇里的季度工作汇报,到县里开会时用,我让XX(镇里的材料员)写了,又担心他写不好,你另外给我准备一份吧。”就这样,慢慢地,乡镇的材料工作,基本上都交给我来做了。而接打电话和打扫卫生的活,改由原材料员XX来做。
这时,我到乡镇工作的尚不足三个月。
第四节:
在文字材料上的发展
【案例】
工作半年之后,那时我对乡镇工作的文字材料,已经比较熟悉了。于是,把市(地级)报社做为新的突破口。报纸上的新闻稿,水平并不多么高超,地级党报的新闻稿基本上被各县区宣传部所垄断,还有报社编辑们的“人情稿”,做为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投稿者,又是个乡镇干部,这样的稿件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而一个作者,往往在投稿十几次不中时,就会产生消极懈怠的想法,甚至会放弃坚持。不过这个道理,我是调到县直以后,和县委宣传部多有接触才明白的。当时并不知道。
当时我面临着多次投稿多次失败的状况,写同一件事,明明比别人写得好,但报纸就是采用别人的。非常灰心。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充其量只能在乡镇写东西,充其量只能有乡镇、顶多有全县这块天空,打开市级报社是不可能的。这么想了几天,感觉这么下去,天空只能是乡镇这么大了。
怎么办呢?如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呢?
【对策及结果】
那时工资收入少,1999年—2000年期间,我那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工资每月才300块钱,我不是本地人,这点钱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那天发了工资,一狠心拿出90元来,买了一百个信封,一百张邮票,拿回办公室,给这一百个信封都贴好邮票,并且编上号,都填上市报社的地址。完成这些后,对自己说:我就再投一百篇稿子,每周一至二篇,如果投完这一百篇稿子,一直不见发表,那就说明我确实不是写材料的料,可为自己再确定一条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不能指望这条没有天赋、没有希望的路。
一旦这么想了,再投稿不中,也有心理准备了。每天除了研究上级最新工作思路和工作精神,就是对着不同的报纸,研究新闻报道的写法。笔记本抄了几大本。
投到第33篇时,终于有一篇报道以“简讯”的形式出现在报纸上,虽然只有三行,不足百字,我还是很高兴。大约写到50多篇时,我投得稿子隔三差五地发表出来。投到70多篇时,基本上每投必中了。
Tag:工作体会,工作规范年心得体会,工作体会怎么写,汇报体会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