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公文写作导游欢迎词四川导游词四川峨眉山又一导游词» 正文

四川峨眉山又一导游词

[10-18 22:39:3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四川导游词   阅读:8938
概要: 概要:时至民国,峨眉派武术,雄威犹在。清音阁李真法师内功深厚,精于剑术,有“峨眉剑仙”之誉。年逾古稀,威风不减,当其舞剑,但见寒光闪闪,飞龙绕身,令人胆寒。舞毕,静若处子,神泰安然。而且门人众多,遍及甘、陕。享誉四海的海灯法师,名噪武坛的李瑛大师,就是其中的皎皎者。金顶的永庆和尚,武艺惊人。据说在1935年的一个月明之夜,他在寺外绕大树三圈,腾起一腿往大树踢去,顿时树叶纷飞,宿鸟惊起,树身晃动不已。这颗大树颇壮,如果没有千斤之力,很难动摇。三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永庆手拿短锄,身上背上草席,食物从1000多米高的舍身崖腾空而下,(这个舍身崖就是处在峨眉山顶的一处山崖,被称为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地方,至于原因我们以后再说。)那么永庆从这里跳下,轻飏谷底,目的是为了掩埋一位当时峨眉山声望最高的一位女长老的尸体,表现出他勇武和悲悯的情操。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总得来说峨眉武术朴实无华,重实战,攻击性强;攻守互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从不摆花架子,所有套路编排全部从实战出发,讲求“拳打一条线”,在很狭窄的地方比如在小巷子里也可以施展得开。俗话说“南拳北腿”,峨眉
四川峨眉山又一导游词,标签: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http://www.kuaixue5.com

  时至民国,峨眉派武术,雄威犹在。清音阁李真法师内功深厚,精于剑术,有“峨眉剑仙”之誉。年逾古稀,威风不减,当其舞剑,但见寒光闪闪,飞龙绕身,令人胆寒。舞毕,静若处子,神泰安然。而且门人众多,遍及甘、陕。享誉四海的海灯法师,名噪武坛的李瑛大师,就是其中的皎皎者。

  金顶的永庆和尚,武艺惊人。据说在1935年的一个月明之夜,他在寺外绕大树三圈,腾起一腿往大树踢去,顿时树叶纷飞,宿鸟惊起,树身晃动不已。这颗大树颇壮,如果没有千斤之力,很难动摇。三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永庆手拿短锄,身上背上草席,食物从1000多米高的舍身崖腾空而下,(这个舍身崖就是处在峨眉山顶的一处山崖,被称为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地方,至于原因我们以后再说。)那么永庆从这里跳下,轻飏谷底,目的是为了掩埋一位当时峨眉山声望最高的一位女长老的尸体,表现出他勇武和悲悯的情操。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总得来说峨眉武术朴实无华,重实战,攻击性强;攻守互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从不摆花架子,所有套路编排全部从实战出发,讲求“拳打一条线”,在很狭窄的地方比如在小巷子里也可以施展得开。俗话说“南拳北腿”,峨眉地处不南不北之地,感觉更象是手腿并用,有“拳打三分,脚踢七分”的说法。施展开来可以说是“劲如风、站如钉,重如山,轻如毛,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峨眉武术还包括各种武术器械和人们常说的“武功”。功夫包括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练“精、气、神”;外功、硬功专练身体某一部分的刚猛之力,像铁头功、铁膝盖等。轻功专练纵跳,像飞檐走壁;气功是练气与养气。禅武和一的上乘功夫,一旦练成,可以以柔克刚,制敌于瞬间。据说还有一种软功练成以后全身关节可以自由伸缩弯曲,非常历害。

  但是峨眉山真正历害的,真正最有名气的还是峨眉山的的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按照常规的看法,佛教最早进入中原地区后,在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大地上很是热闹的时候,四川的佛教传播却是悄无声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最后佛教在中国留下了四大道场,峨眉山就居其一,这又让人们大吃一惊。文殊菩萨选中了五台山作为道场,地藏菩萨选中了九华山作为道场,观音菩萨在普陀山显灵说法,普贤菩萨则选中了峨眉山。在中国众多的佛教胜地中,峨眉山成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的寺庙成百上千,直到今天还给我们留下了26座,而且几乎座座寺庙都名闻天下。报国寺的雄伟广博,伏虎寺的幽深秀丽,清音阁、洪椿坪的玲珑精致,仙峰寺、洗象池的离奇圣洁,万年寺的雄浑古朴,华藏寺的金碧辉煌,与峨眉山著名的冷杉、含笑、珙桐、桫椤、楠木、香樟,以及数不清的珍稀类动物一起,构成了峨眉山的灵魂。

  佛教在峨眉山居于垄断地位也来之不易,这也是经过了长期与道教争夺大山的过程。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对于峨眉山这样的钟灵之地,道教岂能放过。曾经峨眉山的许多显赫之地,都被道教所占有,峨眉山里也曾遍布道教的宫观。在后来的争斗争中,道教没有占到上风,佛教的势力一天天增大。尽管道士们传说,轩辕黄帝退位后,也曾到峨眉山修炼而升天,吕洞宾也曾到峨眉山的紫芝洞,千人洞隐修,就是搬出这些人来,也还是以失败告终。峨眉山上最后一个道教宫观,是纪念吕洞滨的纯阳殿,也在清代乾隆年间被改成了佛教寺庙。现在攀登在山上,只依稀可见天皇台、真人峰、九老洞之类的地名,让人遥想起这儿曾是道教的胜地。

  “三皇九老洞,万古一仙峰”,九老洞是峨眉山道教的一个著名的胜地,以洞里曾经住着九位老仙人而得名。九老洞扑朔迷离,带有十分浓厚的神秘色彩。仙人居住的洞中究竟是什么样子,确实没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据说,九老洞里深不可测,相传在宋代时,曾有一人打着火矩进入洞中30余里,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鸡犬之声,洞壁上刻有许多奇文异字。据说,再往里走,洞中有九个支洞,各支洞又有九个小洞,九条阴沟,深不可测。

  峨眉山佛教与道教的争斗几乎是看不见硝烟的。佛教采取的斗争策略是争取道士归依佛门,在佛门僧侣的说服下,众多的道士放弃了原来的信仰,成为佛教的僧侣。这样对道教来了一个釜底抽薪,道教在峨眉山也就难以立足了。

  在峨眉山万年寺的象牙坡下,有一个白龙寺。以前也是道教的宫观,因为它是传说中的白蛇与青蛇的修炼之处,即使后来变成了佛庙,还是将寺的名字取名为白龙。白龙就是白蛇,进入白龙寺,已经看不到白蛇的一点痕迹,哪怕有关她的故事传说也没有一丝踪影。所幸的是,在寺侧,被翠竹环绕,流水淙淙的地方,有一个洞,是白娘子修炼之地,看到洞旁大书“白娘子修道处”,终于感到了一丝欣慰,它证明了白娘子的存在和在峨眉山的活动。原来的洞已经堵塞,现在的洞是后人修复的。

  白娘子一生正气,经常惩恶除善,尽管在峨眉山经过千年的修炼,已经得道成仙,但依然眷念人间温情,表现出了神仙的人性的一面。她与许仙一见钟情,两人一起到了风光旖丽的杭州西湖,始终受到法海和尚的阻绕,于是,为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与法海和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引出了一段雷锋塔的故事。

  白娘子与法海的斗争,是峨眉山上佛教与道教争斗的缩影,而法海占上风,也是峨眉山佛教占上风的真实反映。当然,中国人之所以喜爱这个故事,主要是感动于白娘子与许仙的可歌可泣的爱情。

  于是,峨眉山这座大山,展示给人们的,就不再是仅仅是严肃、刻板的宗教文化,也不仅仅是佛光、圣灯、云海、日出等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人间最美的爱情。

上一页  [1] [2] [3] 


Tag:四川导游词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欢迎词 - 四川导游词
上一篇:四川概况导游词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