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各位朋友,穿过迂回的巷道,现在我们又重新踏上了古村的主街道。请各位回头看,眼前是古村的商业街:高高的柜台,沧桑的木门。如果此时朋友们能着一袭长衫,手执一柄折扇,在哪家店铺里叫小二温一壶好酒,定能体味牡牧的诗句“山廓酒肆遗风在”的风韵。古村的第四个门楼原来的建筑风貌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文革”之后重建的。不过两个圆形抱石鼓的户对都是从明朝一直保存到现在,也只有它在那儿诉说着主人当年的荣华与岁月的沧桑……
(忠厚祠)周氏家族定居上甘棠已经千余年历史了。像这样定居一处的大家族就一定会修建用于祭祀及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忠厚祠”就是周氏家族的祠堂了。祠堂里保存着一块康熙年间的县令布告,碑刻内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文明公约”。像这样以石碑碑刻形式记载的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布告。无论从其年代久远,还是以其内容来说,都是我省独一无二的。
(南槽门前)这道门是古村的南槽门,跨过这道门我们走出了村落。不过,再去欣赏古村其它景区之前,先请大家抬头看看门上的三担子马头墙。墙面上雕刻着一只神态活泼的小狮子,似乎正在摇头摆尾欢迎着各位的到来。
(涉瀛桥)现在,我要向各位朋友介绍甘棠村的第二绝——步瀛桥。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湖南省唯一仅存的三孔宋代古石桥。桥宽4.5米,长27米,原来通高8米,现在由于河床抬高,高6米。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了,步瀛桥已经塌了一半,桥是怎么塌的呢?其实,步瀛桥又叫度仙桥,传说当年桥修建落成之日,正好碰上八仙云游至此。八仙们见此处风水极佳,又看见百姓们正在庆祝新桥建成,便下到凡间。走到桥上,铁拐李想看看桥修建得怎么样,便用脚使劲一跺。这一跺把桥跺塌了半边。百姓们一见新桥塌了,都愁容满面。可铁拐李却哈哈大笑起来:“只塌了半边,是座好桥!从此以后,只要桥上落下一块石头,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员。”现在,桥上一共落下了102块石头,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2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还有很多的文武官员。最后一位官员是民国时期的周翰宗将军,他曾跟随张治忠将军参加过重庆谈判。解放前夕,他弃官还乡回到上甘棠定居,这就是甘棠村“石落出官”的典故了。不过,“步瀛桥”这个名称的由来,还真是有典故的。“瀛”,指的是“瀛洲”,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太宗时期科举会考,有十八名进士中了头榜。百姓们都说这十八名进士一定是神仙,才如此厉害。“步瀛桥”这个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甘棠村风光秀美,如同蓬莱仙境,步过此桥,就能进入甘棠这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学子步过此桥,便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各位请看,在桥拱处有一块小石正岌岌可危,村人都希望它早日落下,好成就另一位官员。
(月陂亭)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踏上这古驿道。脚下的古驿道是古时湖南通往广西苍梧郡的唯一一条古驿道。由于年月久长,过往的行人已将这石板中间走出了一道槽。眼前的月陂亭是山崖下的凹处,有二十余米长,在其石壁上共镌有石刻二十七方,其中二十六方有字碑,一方无字碑,延绵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内容有劝渝文、描写景物的诗词、记事诗、功德碑等等。在月陂亭的碑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前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的碑刻。它每个字高1.8米,宽1.3米,刻于乾隆二十八年,堪称湖南“忠、孝、廉、节”第一碑刻。大家都知道,在长沙岳麓书院有“忠、孝、廉、节”碑,那块碑文刻于嘉庆年间;长沙文庙的“忠孝”二字刻于光绪年间,上甘棠的“忠、孝、廉、节”碑刻是镌刻时间最早的,唯一一块注明了“大宋忠臣文山公书”的碑刻。“文公山”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名朋友们都已耳熟能详。各位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在上甘棠这么一个偏辟的地方,为什么会有文天祥的手书呢?那是因为在宋朝,甘棠村出了一位名叫周德源的临安(杭州)太守,他与文天祥同朝为官,为人清正廉洁,与文天祥是至交。在周德源辞官还乡时,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字赠与周德源。周德源将其手书带回家乡后,作为家藏让后人一代一代保存下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当时的永明县正堂,也就是县长,贵州黄平人王伟士听说此事后,就临摹了文天祥的手书,并请人将其镌刻于此,作为整个甘棠村的村训。在“忠、孝、廉、节”碑刻旁边的是“先贤嘉言事亲”碑,其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孝敬父母,可以说是对“孝”字最生动的诠释了。各位朋友不妨仔细品味一下。在月陂亭的尽头是一方无字碑。为什么会留下一方无字碑呢?大家还记得步瀛桥那块已经掉下一半的小石头吗?这块无字碑就是等着小石落下成就的官员来书写的。此外,我还要向各位朋友介绍,月陂亭其实就是“甘棠八景”中“山亭隐士”这一景。在这么个雅致幽静的地方与好友下一局好棋,是不是特别让人心旷神怡呢?站在月陂亭,我们还可以看到“甘棠八景”中的另外几景。正前方远处的都庞大岭每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被五彩祥云所笼罩,“西岭晴云浓复淡”描写的就是这处美景。眼前一大片田野当中,矗立着一座独立的小石山,就像在海平面上升起的一轮红日——“独石时耕景色明”就是指的它了。在我们的右前方,几块大青石延伸到了谢沐河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钓亭,“清涧渔翁坐钓亭”就在这里。在步瀛桥旁矗立着的整体呈护城墙箭型的阁塔,名叫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 年),它通高20.5米,净深、净宽9米,共3层。一、二层为青砖结构,第三层为木椽结构,屋顶为青山歇瓦顶,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文昌阁是原来一个庙宇“前芳寺”的一部分。“芳寺钟声对鹤鸣”指的就是眼前文昌阁与龟山山顶原来的大钟相映成趣的情景。在右边,也就是南槽门与月陂亭之间的空地,是原来甘棠村“仰莲书院”的遗址。岁月的磋跎,风雨的洗礼,书院早已不复存在。甘棠晓读这一景也就从这里移到了现在文昌阁旁的村小学,溶入到了村民日常生活之中。
参观上甘棠,不到“寿萱亭”可谓是一大遗憾。“萱”字,指的是母亲,“寿萱亭”意思就是为纪念亲寿辰修建的亭子。“寿萱亭”是甘棠村的一位五品官员周际隆为纪念母亲七十一大寿修建的。周际隆的母亲在村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人,被皇上诰封为“五品宜人”。她信奉佛教,村人都称她为“慈悲佛母”。在“寿萱亭”当中,镌有石碑二方,一方为“慈悲佛母八十一他字歌”,诏示世人为人处事的道理,意喻深远。一方为“五品宜人”碑,记载了周际隆母亲“毛氏夫人”被皇上诰封的荣耀。朋友们可以看看“他字歌”的内容,相信定能让你有所感悟。
各位朋友,今天我陪同大家参观了甘棠八景以及古村风貌,现在咱们又回到了步瀛桥上,在这里也即将结束我们今天的甘棠之旅。在旅途结束之前,我还有一个关于甘棠村布局的秘密告诉大家,请各位再看眼前的谢沐河水,在我们脚下,正好成一个“S”形,右边的“昂山”与左边的“文昌阁”正好是对称的两点。整体来看,这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太极八卦图。古村是按太极八卦布局,村落里的街道也是按乾坤卦像来布局,可谓是“匠心独具”。在南宋时,就有一首诗这样描写——“舂陵周氏溪山胜,多少文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似甘棠”。也许,这神秘的八卦布局与甘棠村的人文鼎盛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吧。朋友们,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天我的讲解,能为你了解上甘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再次光临上甘棠,欢迎你来挖掘甘棠村掩藏在岁月尘土当中更多的美丽。
Tag:湖南导游词,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欢迎词 - 湖南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