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面山峰为净瓶峰,它看起来很小,即是千山一千座峰其中一座,酷似花瓶上插有松树,王尔烈净书房取名为“琼岛虚舟”,这山峰就是被王尔烈称为“琼岛”,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虚舟”是指他的书房很少象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在净瓶峰还刻有“屏藩独峙”四个字,那么净瓶峰就改成记事碑了。在光绪21年,日本侵略辽阳,知洲在没有清政府的支持下打退日本人,但没有功劳,因为光绪年间清政府非常腐败无能,与日本人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所以知洲徐庆在游千山时看到此峰从此角度看时独立,但换角度却是与千山山峰相连,所以他与日本打仗时是独立的。
到龙头上可以俯瞰龙泉寺全景。这是一座倒坐弥勒,在全国各寺庙中观音倒坐皆是弥勒倒坐仅此一家。清缪润绂在此留下“山门倒坐石头顽,转背临峰一笑间。岂是老僧真入定,回头正看自家山’’的诗句。因为此庙与对面山峰遥遥相望,笑弥勒正笑看自己的石像呢?此处有一宝杵,杵是古代的兵器,有降妖降魔的法力,将他放置此处,有一传说:古代有风水先生看过此庙说这条石龙每逢百年都会向前动,若干年后,会首尾相接,山上又有泉水流出,会淹没寺庙。为保风水,只好在龙头石杵。从杵杆与杵座看,修于不同年代,因为此杵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打断,恢复宗教后,庙上重立。站在此外,回望整座寺庙,庙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正殿居中,两旁配殿、钟楼、鼓楼相迎飞东阁藏经飞西阁讲学、雕梁画栋飞古色古香飞清戚鸿藻,在诗中赞道,山重水复碧云端,路转峰回别有天,世外桃源今再见,几生修得到龙泉?
普安观
普安观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观。原名西名庵,由明代僧人普安创立于1596年,当时有茅堂三间,堂后玉皇洞,内塑玉皇大帝,也是普安练功打坐之场所,为佛门净土。普安圆寂后,在清代道士钱来吉来到此处,看见西名庵破损不堪,于是他便四处化缘,建了道观,为了纪念普安大师修炼过,于是用了佛教普安和尚之名起名为普安观,从这也能看出佛道两教相处非常融洽。
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普安观后悬崖下,自然形成稍加修凿卜深5米,宽3米,高2.5米,因洞顶渗水下滴,故名滴水洞。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龙泉寺僧普安与其外甥宏光隐居滴水洞苦修20余年。传说,一天普安下山化缘,宏光问:“你走后,我吃什么?”普安因柴米俱有,何为此问,便生气地说:“吃石头。”宏光又问: “烧什么?”普安一听更觉生气,回答:“烧大腿。”普安化缘数日回来,果见宏光燃腿煮石,石已成粥,二人食之,踏祥云而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道士钱来吉来到滴水洞,重修西明庵,易名滴水洞为玉皇洞,内塑玉皇像,并设普安铁像。清乾隆年间人王志鳖以诗赞道;“峻增狭路步时艰,到处游人意乍闲。翠见面前排树树,青看脚底起山山。墙边花色今犹古,洞里仙人去不还。安得云中来自鹤,岂蛲佛顶不愁攀”
青云观
位于五佛顶北,有大殿、关帝殿、客堂、静室、云厨、库房,10幢30间,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大殿三间,120平方米,硬山式砖石木结构。内塑有瑶池圣母、梨山圣母、泰山圣母、草登莲花天尊、灵官等像。关帝殿三间,67.5平方米,硬山式,砖石木结构。内塑有关帝、关平、周仓、吕祖、正阳帝君等像。其它殿宇均为硬山式,砖石木结构。“文化大革命”中,神像和古碑全部被“红卫兵”推倒砸毁,将殿宇作为养鸡场,门窗被拆,墙垣已倒塌不堪。养鸡场迁出后,尚未修复。青云观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l816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修。民国8年(1919年)、民国15年(l926年)重修。青云观有四景,即丹霞洞、翻天印、蟠桃石、喷云虎。《辽阳县志》载;“青云观在千山之北麓,山中著名道观也。道士述山中胜景以为神异。每当酷暑大雨时行之际,石罅中突呈多物状如犬,顷刻间山峰弥漫,不辨东西。道人命之曰‘喷云虎’。”《千华山志》载:“值雨将霁,’或晴空油然作云。是时也,南山峰头虚无缥缈,突现奇物,状如小犬,灵活生动,倏来倏往,忽有忽无。有也不知其何来,去也不知其何往。沿呼‘喷云虎’,盖出岫巧云也。”
佛手峰
位于金刚峰南,高约35米,直上直下,底部与顶部粗细相仿,为一花岗柱型巨石。峰顶片形,并排四个小峰头,中间高两边低,象竖起四指。右侧有一粗而矮的峰头,与四个小峰头并立,象拇指。指峰下有掌,掌心面西,有清晰的掌纹。清朝时,大安寺僧视其形状,命名为佛手峰,“佛手拿空”。《辽阳县志》记载:“寺南里许,有佛手山,由山西视之,宛如佛手高撑,大有引人入胜之势。”清太史缪润绂在《佛手拿空》一诗中写道:“兜罗棉认有无中,绕指云烟造化工。不必拈花原解脱,从来妙手只空空。”
唐代古城
唐代古城,千山风景区管理局修复一新,又在山巅遗址上修筑了一座唐王征东展览厅。从千山龙泉寺沟口的路标往南走,经过“洞天一品”的古桥,顺路西登,可见前面一座巍峨壮观的金色古城门楼,上书《古道关》三个遒劲的大字,这就是唐代古城的城门楼,也是唐代古城的头一道关隘险地,它屹立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之中,这里地势险要,城门东西走向,左右有高山险阻,是古道关的天然屏障,看上去确有“一夫把关,万人难闯”之势!城门里边是一片开阔地,在山石嶙峋的千朵莲花山里,能找到这片开阔地,实属难寻!循着《古道关》城门北侧新修的石阶山路,往上登,便能听见山顶上战鼓咚咚、金戈齐鸣、战马嘶吼、冲杀声振天,山上旌旗招展,空幡飘动,隐约中见一座石头古城,立于山巅之上,四周有护城墙围绕。这就是千山风景管理局,在唐代古城遗址上,复修的一座石头山城,那连续不断的战鼓和撕杀声,是扩音器播放的仿古战场的模拟声音!站在古城墙平台上,从城垛口里,俯视山下的《古道关》城门楼,令人心旷神怡,顿时激起怀古之情。
护城墙内修筑的古城,是一座唐王征东展览厅,展厅内建有唐王李世民在行宫里“出征点将”,薛礼少年有志,去华山学艺以及他在辽东疆场上为收复失地屡立战功的故事,还有薛礼与高句丽大将盖苏文在安石城(今海城市)最后决战的战场摹拟展室,那些能动、能叫的士卒和战马,在声、光、电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配合下,再现了1300年前唐王征东的古战场情景,观众确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大将薛礼手持方天化戟威风凛凛凝视远方的人物腊像,栩栩如生,尤其那炯炯有神的二目,真是活灵活现,如同真人一般,听解说员介绍,原来薛仁贵腊像的那双眼睛果真是从真人眼球的角膜移植过来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再次令人赞叹不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 › 辽宁鞍山玉佛苑导游词
- › 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