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公文写作导游欢迎词辽宁导游词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内部资料)» 正文

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内部资料)

[10-18 22:39:3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辽宁导游词   阅读:8998
概要: 概要:大碑楼是皇陵最神圣的地方,它附近的神道禁卫甚严,不许随意往来,据说有“人过杀头,马过削蹄”的刑法。在碑楼北面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三间青砖瓦房,这都是当年祭祖用房。东侧的两座叫仪仗房和果房,是皇帝谒陵时存放旗、伞等祭祀所用的仪仗之物和上祭时烹茶煮奶及上茶官员休息的地方。西侧两座叫茶膳房和涤器房,是上祭时做饭和上膳官员休息的地方,还有上祭时准备土杂果品鲜货及上果官员休息的地方。(隆恩门)大家请看,前面就是隆恩门和方城了。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早在我国秦汉、唐宋时期,皇陵围墙里方形,每面各开一个门,封土居于中央。到了明代,朱元璋对以前陵制做了重大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把陵院由方形改为长方形,前方后圆,三进院落,封土后于最后一个院落,只留南面一个大门。这个门,明陵称为恩门,清陵称隆恩门,俗称宫门。大家请看,在门楣上方正中设置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的“隆恩门”匾额。隆恩门上方是一座高大门楼,称五凤楼,歇山式,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在门楼的底层,南、北两面没有供人登临的楼门,二、三层的四面都有木窗,周围有出廊。据说当年在三层楼上设有金链四条,这些金链俗称“江山万代”,民国年间,不慎丢失。五凤
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内部资料),标签: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http://www.kuaixue5.com

  大碑楼是皇陵最神圣的地方,它附近的神道禁卫甚严,不许随意往来,据说有“人过杀头,马过削蹄”的刑法。

  在碑楼北面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三间青砖瓦房,这都是当年祭祖用房。东侧的两座叫仪仗房和果房,是皇帝谒陵时存放旗、伞等祭祀所用的仪仗之物和上祭时烹茶煮奶及上茶官员休息的地方。西侧两座叫茶膳房和涤器房,是上祭时做饭和上膳官员休息的地方,还有上祭时准备土杂果品鲜货及上果官员休息的地方。

  (隆恩门)

  大家请看,前面就是隆恩门和方城了。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早在我国秦汉、唐宋时期,皇陵围墙里方形,每面各开一个门,封土居于中央。到了明代,朱元璋对以前陵制做了重大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把陵院由方形改为长方形,前方后圆,三进院落,封土后于最后一个院落,只留南面一个大门。这个门,明陵称为恩门,清陵称隆恩门,俗称宫门。大家请看,在门楣上方正中设置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的“隆恩门”匾额。隆恩门上方是一座高大门楼,称五凤楼,歇山式,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在门楼的底层,南、北两面没有供人登临的楼门,二、三层的四面都有木窗,周围有出廊。据说当年在三层楼上设有金链四条,这些金链俗称“江山万代”,民国年间,不慎丢失。五凤楼式样颇像沈阳故宫的凤凰楼。隆恩门建筑雄伟壮观,昔日登楼向南远眺,沈城全貌可尽收眼底,晴朗之日,还可望见辽阳的太子河。

  (进入方城)

  请大家随我经过隆恩门进入陵寝第二个院落方城,它是昭陵的主体部分。方城是过去盛京城的缅影。据考证,秦始皇陵的内埠和外郭,就是按秦都咸阳的规制建造的。如此看来,皇陵中的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体现“事死如事生”的规制。

  昭陵建筑布局除了遵循“中轴线”的陵寝规制,还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前朝后寝”是我国传统的宫殿、院落组合形式,西周时就已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北京故宫是严格按照“前朝后寝”格局设计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三大殿)是皇帝升朝理政、举行重大典礼活动的地方,前三殿所在的地方为“前朝”部分。乾清门以北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十二宫是皇帝及后妃们生活起居之所,这部分叫“后寝”。其实这种格局在家门大户之家也有所体现,往往把宅院的前部作为处理公务,接待宾客的地方,而把后部作为眷属活动居住的区域。

  阳宅如此,作为阴宅的陵寝是否按“前朝后寝”的格局设计呢?古代历来有“事死如事生”的做法。所以陵寝是阴宅,也按阳宅一样,按“前朝后寝”格局设计。

  对于陵寝来说,大殿、配殿所在院落为“前朝”,宝城、宝顶所在的院落为“后寝”,中间隔一道地宫门。

  听完我介绍,大家请看,正前方这座气势非凡的殿宇建筑就是昭陵的正殿即隆恩殿。它位于方城内正中靠北的位置,是方城的中心建筑,是陵寝地面建筑中最重要建筑,它相当于汉唐陵寝中的献殿。即是用来供奉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神牌的地方,也是举行朝祭大典的场所。在东西两侧还有配殿,即东配殿和西配殿,这三殿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是祭祀的重要场所。(东配殿)

  我们先来看一看东配殿,东配殿是昭陵一座至关重要的场所,它的使用有两项:首先它是用来存放祝版和制帛的。所谓祝版和制帛这两件祭物是皇帝向祖宗表达哀思和意愿的文书,是十分关键而重要的祭物。昭陵在每年举行大祭礼之前,盛京礼部要将祝版、制帛送到昭陵,暂时存放在此殿,第二天大祭时在隆恩殿月台上向神位宣读。其次,它是代替隆恩殿存放神位的。在清代祭陵被奉为国家大典,绝对不可稍有懈怠。每当正殿大修时,要将殿内供奉的太宗和孝端文皇后两座神牌由隆恩殿请到东配殿供奉,所有祭礼照常进行。虽东配殿窄小,但仍不失礼制。等到隆思殿竣工之后,再将神牌请回。恭请神牌是昭陵的一种大礼,皇帝要钦派盛京将军主持,其它人无资格随便请神牌。乾隆三十年,修昭陵隆恩殿和东配殿曾两次移动神牌,皇帝弘历直到工程竣工,神牌移回隆恩殿后才回京师。从这些足可以看出嗣皇帝对祖宗的敬畏。所以说东配殿在陵寝中的地位仅次于隆恩殿。

  现在东配殿陈列“皇太极史迹展览”,内有复制的太宗鹿角椅、龙袍等遗物。

  (西配殿)

  与东配殿相对建筑形式完全相同的就是西配殿。此殿是举行“忌辰”,行大祭礼时供喇嘛诵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殿内西墙上挂有九幅唐卡画像,还陈列有喇嘛衣裙袈裟等物品。唐卡画像是指悬挂在墙壁上的画像佛,即为西藏佛教特有的绘画艺术。它分宫庭唐卡和西藏唐卡两类。清政府奉行尊崇藏传佛教的宗教政策,体现了清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密切联系,这对于清政权的巩固有重大作用。清代崇信萨满教。谁知道萨满教?对了,萨满教就是以自然崇拜和多种信仰为特征的宗教信仰,其实就是“巫教”,因为国际上通用术语叫萨满教。位于我国边疆地区的蒙藏族民族,他们十分崇信喇嘛教,清统治者深刻认识到喇嘛教可以“易俗移风,裨助于王化,为益洪矣”(世宗语)。他们把喇嘛教看成是抚缓蒙藏人民,加强民主团结,巩固清朝统治的重要手段。所以清统治者也信喇嘛教,各种祭祀活动都少不了喇嘛的参予。在沈阳建实胜寺,清东陵建隆福寺,请西陵建永福寺,都是出于这个目的。据史书记载宸妃因深受太宗宠爱而垂名清史。在宸妃葬礼上,皇太极便派了不少喇嘛、道士以及萨满。昭陵也是如此,据档案记载,早在顺治年间建陵之初,这里便有叫“格龙”的喇嘛首领。可见,当时这里曾有一批从事祭祖的职业喇嘛。以后,不知从何时开始,昭陵忌辰大祭要从盛京实胜寺等处请喇嘛念经。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伪满洲国。1931年(民国二十年),末代皇帝博仪为了祭天法祖,特派“御弟”博伟来沈“恭代”祭祖,请了实胜寺许多喇嘛念经作法。这次大祭显然是在国难当头,民怨沸腾的背景下举行的,但是他们仍然要“悉前祖制”。

  西配殿除做为佛事之地,从不做它用。

  (焚帛亭)

  座落在隆恩殿西南像庙宇样式的小房子叫焚帛亭,又叫“燎炉”、焚帛炉。它是一座用汉白玉雕制的,正方形歇山式顶子,大脊正中有一火焰宝珠。花形山失下垂一个圆环,圆环四角各有一金钱。其它如螭吻、垂脊、瓦垅、勾头等全部是仿砖瓦及木结构雕刻的,形象十分逼真。亭子前面有屏风二扇门,门扇早已下落不明。东、西、北三面山墙,有透花窗棂,关闭无隙。亭子内为“火地”,火地的下部前后各有一钱形透气圆孔。亭子的下部是须弥座,座上雕有各式花纹。整个亭子造型比例适中,色调和谐,雍容华美,精巧细致,成为金碧辉煌陵寝建筑的一个点缀,十分惹人喜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辽宁导游词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欢迎词 - 辽宁导游词
上一篇:塞上石林自然风景区导游词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