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土壤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生态群落,包括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次生林树种以白桦、辽东栎为主。人工林以落叶松、油松为主,植被繁茂,种类甚多。据专家考察结果显示:本景区有种子植物92科713种,蕨类植物15科6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除前面所提到的4种植被类型外,还有15个植物群系,其中有珍稀植物数十种,如:百花山花楸、东陵八仙花、金露梅等,此外,在沟壑中还生长有多种藻类植物,在溪边、阴坡、潮湿地面有许多苔藓植物,特别是在岩石表面及树皮上还有大量地衣,这说明这里的空气新鲜没有受到过污染,每年7、8、9三个月的雨季,在树林里还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堪称“天然植物标本库”。
繁茂的植被为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据专家考察,本景区共有脊椎动物184种,其中鱼类13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15种,鸟类125种,哺乳类动物29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5种,如:褐马鸡、黑鹳、金雕、斑羚、勺鸡等。列为一般保护动物的有数十种,如:孢子、青羊、狗獾、黄鼬、狼、蝮蛇、环颈雉、伯劳、啄木鸟等。此外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土壤动物等,所以这里有“野生动物王国”之称。
随着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攀升至海拔1200米的位置,森林树种也已随海拔的变化而改变。现在我们下穿行于白桦林中,这是进入中山中部杨、桦、栎林带的标志,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森林棕壤蕴育了这一典型的暖温带森林植被,这些桦树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疏密不一,最高的白桦有40余米,直径在1米以上。据说古时候当地人上山砍柴,打猎时,用桦树皮围成的圆桶来盛食物和饮水,是既保温又不漏。现在我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明令禁止乱砍滥伐树木,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当地村民以砍柴、打猎为主的谋生意识也转变成领先旅游来致富发展意识。他们能为您的吃、住、行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让您体验到上帝般的享受。在此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白桦树皮油性很大,极易被点燃,容易发生火灾,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防火。
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那边山岭之上,夹在两座小山峰之间的那块怪石,是不是像一驼背老翁坐在那休息。关于它当地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候,白草畔山上到处是宝,供养着这一方百姓,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为防止有贼人上山盗宝,玉帝便派一天兵来此山巡查驻守,此天兵尽职尽责,终日巡山不已,但也有体乏之时,便会找一避风清静之处休息。这块怪石便是驻守此山的天兵之化身,当地人称“守山翁”。
对面山谷的巨大冰川是由沟谷上部泉水下流,经过冬之严寒冻结而成的坚冰。因此处冰体深嵌谷中,又处于大山之阴,常年少见阳光,至每年6——7月份仍留有未溶化的残冰,因其冰体存留期较长,当地人称“万年冰”,与满谷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和遍野的各色山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处奇妙的自然景观。
眼前这些树就是当地有名的野核桃,又名山核桃,核桃楸,属胡桃科,是国家保护树种之一。野核桃是天然野生树种,我们在市场上买的核桃是经过人工嫁接、培育不断优化的品种,它的祖先也是山核桃,此树木质花纹很漂亮,材质较好,可作高档家具,其果仁可以食用,是一味滋补中药,果实呈纺缍形,比家核桃小,皮厚而坚硬。但含油率比家核桃高,而且更浓香可口,山核桃的嫩叶和果皮是有毒的,但是现在有人用其汁煎鸡蛋治疗胃癌,食道癌据说很有效,每年处暑时节成熟,比家核桃早熟半个月,请朋友们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自然生长的野果很多,可食的不少,如核桃楸、悬钩子、桑葚、毛榛、酸枣、山杏、蒙古栎等,但有毒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不要随意食用,以防误食中毒。
现在我们已处于海拔1400米处,眼前这块巨石呈东北—西南向,长5米,高约4.05米。其开关恰似一仰放的馒头,当地人称“馒头石”。此石结构成份为中生代火山岩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安山岩,其庞大的身躯仅以极小的两个支点屹立于悬崖之顶,并处于一斜坡上,且有三分之一探出崖外,其着地面积不足其体表面积的二面分之一,给人一种只需用一根手指稍加用力便可把它推下去的感觉,当山风吹来,林涛阵阵,树木摇曳不止,此石也好似随风而动,故取名“风动石”,对其体量之大,置位之险,成因之奇,人们众说纷纭,从而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堪称“天下第一石”,究其成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此石为天外来客即陨石,自天上坠落于此,山体经长期风化,该石却变化甚微而成现在的状态;二是说,该石在形成下方断崖之前,就已滚放于此,随后经地质变化形成石下断崖,造成了这种隔置于崖边险境的情形;三说该石有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对刘秀恨之入骨,必杀之而后快,随苦苦追杀之。当地人称此段历史为刘秀走国。当刘秀被追至白草畔时,饥饿不堪,随向当地百姓讨得两个馒头,但又担心王莽追兵赶上,就拿着馒头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到此处,心想此处山高林密必是安全之地,遂吃起馒头来,谁知刚吃完一个,王莽追兵喊杀声已近,刘秀惊慌失措,扔下另一个馒头拔腿逃命,扔在此处的这个馒头后变成一块巨石,所以当地人称“馒头石”。
我们现在穿越的是中山中部杨、桦、栎林带的山杨林,说明我们现在的位置海拔在1300米左右,此林原为大面积的天然林,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早期被砍伐,形成现在的次生林,已初具林相,同时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条例中明文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林木均属特殊用途林,不准砍伐,必要的疏伐、更新,以及确需砍伐的林木必须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后始能进行。旅游开发后,当地村民靠山吃山,毁林种粮的意识得到了根本转变。保护森林资源,退耕还林,绿化植树等意识迅速增强,相信我们白草畔景区的森林覆盖率会大幅提高,生态会更好,环境会更美。
在这片较平坦的山岭上,树林旁,大家可能已发现了许多土堆光秃秃的,没有一根草,这是什么呢?其实,这里是蚂蚁们的家园,这些土冢就是蚂蚁窝,是用树枝、草根和沙土建造的,所以此岭名为蚂蚁岭,此种蚂蚁属罕见的红蚁,异常凶猛,通体呈暗红色,尤其是脊背和肚子最红,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类,喜欢群居,一个蚁冢只允许居住一个家族,只有一个蚁后也就是蚂蚁王,它的躯体巨大,比工蚁大7——8倍,不能走动,只靠工蚁喂养、服待,靠它的触角与工蚁接触来了解巢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治理它的王国,兵蚁的职责是保卫本国不受侵犯。如遇外来者入侵。它们便一拥而上,把入侵者咬死再吃掉,朋友们如果用木棍轻击蚁窝,蚂蚁会倾巢出动,令人不寒而栗,足见其团结一致抵御外界侵犯的精神,并且所有蚂蚁对蚁王志心不二。如果蚁王死后,它们会全体不食而亡,用来报答至高无上的国王。蚂蚁体内含有一种特别的酸——蚁酸,它可以用来攻击猎物,防御敌人。近年来经科学试验证明蚁酸对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有治疗作用。经研究证明,蚂蚁与一些鸟类,山鸡等有密切的生态依存关系,我们要适当地保护它们的生存,这既是维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 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
- › 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