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06【2012年贵州省贵阳市】
【试题】
9.诗词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8分)
(1)请将下列诗句默写完整。
①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
②池上碧苔三四点,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
是: , 。
②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自己直言上谏,结果却是“朝奏夕贬”的句子是:
, 。
(3)选择性默写。(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①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③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安得广厦间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
107【2012年四川省雅安市】
【试题】【答案】
108【2012年辽宁省丹东市】
【试题】
二、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
11.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1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关关雎鸠, 。(《关雎》)
14.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5.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1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但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却乱草丛生的诗句: , 。
17.伦敦奥运会即将开幕,请你为中国体育健儿写出两句能够坚定他们必胜信念的诗句: , 。
【答案】
二、古诗文填空(共10分,每空1分,错字不得分)
11.甲光向日金鳞开12.沉舟侧畔千帆过
13.在河之洲14.不畏浮云遮望眼
1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符合题意即可) www.kuaixue5.com
109【2012年黔东省南州市】
【试题】
6.根据上下文默写(共6题,任选4题,多答以最先4题计)。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④老夫聊发少年狂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
⑥花问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李白《月下独酌》)
【答案】
110【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
【试题】
5.根据提示填空。((1)~(5)题,每题1分,第(6)题2分,共7分)
(1)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亲小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5)《论语》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要虚心取人之长。
(6)“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描写莺燕报春的勃勃生机;在《观刈麦》中用“ , ”,表现割麦者顶着烈日辛勤劳动,筋疲力尽,却仍然惜时如金的矛盾心理。
【答案】
5.(7分,(1)~(5)题每题1分,第⑹题2分。答案中有加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夕阳西下(2)铁马冰河入梦来(3)抽刀断水水更流(4)远贤臣
(5)必有我师焉(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11【2012年吉林省长春市】
【试题】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3.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编(六)
- › 国土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 › 2017年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 › 县开发局2017年工作思路
- › 镇2017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 › 2017年机械分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
- › 国税局2017年度工作总结
- › 2017年扶贫工作总结
- › 2017年度地震局工作总结
- › 地方税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
- › 县电教室2017年工作总结
- › 2017年导航站工作总结
- › 2017年组织部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编(六)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编(六)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编(六)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