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阅读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及答案(六)» 正文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及答案(六)

[10-18 22:10: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一阅读   阅读:8294
概要: 概要:深水zha弹在B-59号潜艇附近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猛烈地冲击着潜艇,潜艇上乱作一团,潜艇员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头痛欲裂,潜艇内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有的人已经昏迷不醒。慌乱中的苏联水兵认为战争已经开始了,马上要求发射潜艇上的鱼雷还击。根据当时的授权,发射核鱼雷需要经艇上3名军官的同意。而当时的情形是,其中两个已经同意,只等第三人一点头或举手,带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全面核战争。但那个名叫阿尔希波夫的苏联军官,关键时刻头脑十分清醒,正确地行使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利,他对发射核鱼雷的提议大声说:“不!”40年后的今天,出席“古巴导弹危机”纪念大会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表示,当时美苏之间冲突的激烈程度已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核战随时都可能因一点小小的军事冲突而一触即发……阿尔希波夫可能不知道,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英雄,用自己的方式对战争说“不”的英雄,默默无闻了40年!也许你会认为,军人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及答案(六),标签:七年级阅读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深水zha弹在B-59号潜艇附近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猛烈地冲击着潜艇,潜艇上乱作一团,潜艇员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头痛欲裂,潜艇内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有的人已经昏迷不醒。慌乱中的苏联水兵认为战争已经开始了,马上要求发射潜艇上的鱼雷还击。根据当时的授权,发射核鱼雷需要经艇上3名军官的同意。而当时的情形是,其中两个已经同意,只等第三人一点头或举手,带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全面核战争。

  但那个名叫阿尔希波夫的苏联军官,关键时刻头脑十分清醒,正确地行使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利,他对发射核鱼雷的提议大声说:“不!”40年后的今天,出席“古巴导弹危机”纪念大会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表示,当时美苏之间冲突的激烈程度已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核战随时都可能因一点小小的军事冲突而一触即发……阿尔希波夫可能不知道,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英雄,用自己的方式对战争说“不”的英雄,默默无闻了40年!

  也许你会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敌人公然挑衅,“战争已经开始”,阿尔希波夫当时除了赞同发射核鱼雷外,应该已别无选择。但他选择了说“不”,其所作所为不但有损军人形象,更无异于向敌人弃械投降,这样的人又怎能算是英雄呢?罗曼·罗兰曾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阿尔希波夫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苏联潜艇军官,身份卑微、权利有限,在一般情况下,他绝无可能,也无任何能力和机会去阻止一场核战争的爆发,属于他的仅仅是--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他有三分之一的权利否决或同意自己所在的潜艇向对手发射鱼雷,按照当时的授权,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实际上,他真正做到的也就这么多,却成功地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核大战。我承认他不是身份显赫的人物,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其实,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英雄!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个英雄可能就是你!

www.kuaixue5.com

  1.给加粗字注音

  游___  尽___  潜___  显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触即发:

  ②挑衅:

  3.作者为什么认为阿尔希波夫是英雄?

  4.为什么说阿尔希波夫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所力所能及、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

  5.你会怎样评价阿尔希波夫?

  6.请收集一些关于“英雄”的说法,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7.读完全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请以《评说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①诚信,勇于承认失败,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③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④无私的爱。举例略。

www.kuaixue5.com

  2.从课文最后两句话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3.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4.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六.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3.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4.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5.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6.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后极度绝望的心情。

  七.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八.1. 略

  2.略。

  3.因为作者认为: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就是英雄,而阿尔希波夫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4.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5.言之有理即可。

  6.略。

  7.略。

上一页  [1] [2] 


Tag:初一阅读七年级阅读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阅读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及答案(五)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